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卷新時代 第191章 矛盾 (加更完成!求月票!)

對中國真正有了深入的瞭解,也明白為什麼中國人對發展自己的航空事業有著那麼強烈的願望,中國人恰巧趕上世界航空大發展,他們在太多方面落後於世界,唯獨在空中領域,他們一直領先於世界。

這次試驗成功獲得成功之後,他們將再一次在另一個航空領域將全世界遠遠的甩在身後。

“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有兩個,一個是猶太人,另一個就是中國人。”

中國人已經一再的用自己的創造證明了自己曾經的感嘆。

“我是第一次!”

錢學森接了一句,望著車窗外的靶場,總覺有些好奇,在中國作為科學家,能夠為國防服務,本身就意味著榮譽。

望著老師,錢學森的眼中帶著一絲感激。

馮卡門整整年長自己30歲,是兩代人。在馮。卡門身邊,自己經歷了“三部曲”:最初是學生,逐漸成為得意門生;接著,自己成了馮。卡門的助手;最後,自己成了馮。卡門在科學研究中的最密切的合作者,甚至創立了用兩人的姓氏命名的“卡門-錢近似”公式。

馮卡門早就是世界空氣動力學的權威。而自己卻是在馮卡門的指引下,闖進空氣動力學這片正待開發的密林。

5年前的秋天,理工學院顧毓秀院長和老師一起飛往西北,出席中國科學院所屬的空軍研究委員會召開的會議。在會上,國防空軍方拿出五個亟待解決的軍事難題,請幾個參加會議的大學代表挑選,然後軍方撥給研究經費。課題之一,是研究一種無人操縱的可制導的射程在幾百公里甚至幾千公里的火箭。

參會的幾所大學中,幾乎沒有接受這個課題,難度太高,當時南京理工學院可以挑選一個課題。老師認為這個課題富有挑戰性,建議院長選擇這一課題。於是,試製這種火箭的任務,就落在老師的頭上。為了保密,這項研製計劃的代號為“DF”。

錢學森和馮卡門兩人剛一下車,一名肩佩中校軍銜的軍官就走到他們二人面前,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你好,馮教授!錢教授!”

“你好,永城兄!”

望著面前的劉永城,無論是錢學森或是馮卡門都無法接受他的這種身份上的轉變,不過錢學森到是留意了一下劉永城左手的那枚戒指,這或許是他的這種變化的原因所在吧。

曾經劉永城主掌的西北大學“火箭試驗室”是“噴氣動力試驗室”最大的競爭對手,只不過相比於自己,他們的研究更傾向於軍事,他們試驗直接由西北公司的資助,而西北公司的另一個身份卻是中國最大的軍火商,這家公司從來不會放棄任何與軍事專案有關的技術。

過去的幾年,空軍80%的火箭技術源自於劉永城的“火箭試驗室”,從反坦克火箭、反潛火箭、空空火箭、多管火箭直到探空火箭,他們在火箭的軍事應用領域遠遠領先於“噴氣動力試驗室”,而噴氣動力試驗室的長處則在於火箭的基礎研究。

在戰爭爆發之後,最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火箭試驗室的幾乎所有人都在第一時間宣誓加入國防軍,成為軍方技術研究人員,與同時,根據國防法案的需要,噴氣動力試驗室又同火箭試驗整合成“DF試驗處”。

“明天的試驗不會有軍方高層軍官出席,按照他們的說法……”

劉永城的表情變得有些神秘。

“也就是說,我們的試驗成敗,對空軍而言,都是可以接受的……”

“他們可以接受失敗,我們不能,劉中校,檢查完成後,就開始進行導彈組裝吧!”

出人意料的馮卡門此時完全沒有往日的幽默感,反而變得嚴肅了起來,DF導彈是試驗處成立後取得的第一次重要突破,成功於否直接關係到未來的試驗,飛向宇宙!這是DF工程的最終目的,國防軍傾資研究大功率液體火箭是為了軍事目的,但卻同樣沒有忽視他的其它用途,為飛向宇宙做為基礎。

3月2日,完成組裝後的DF導彈安全運抵發射場,第二天,導彈進入技術陣地進行單元和綜合測試。3月4日,“DF”導彈測試結束,被裝上專用運輸車送往三號發射場區。

上午九時十五分,發射人員用高架起重機把導彈吊到起豎托架上。接著,載著導彈的起豎托架以步行的速度緩緩駛進發射工位,隨後起豎托架上的液壓裝置把導彈豎成垂直的發射狀態。身穿白色工作服的操作人員登上工作平臺,開始進行發射前的最後的儀表檢查作業,作最後的發射準備。

直到臨近傍晚時,完成最後一遍檢查後,兩輛罐裝車駛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