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興趣,把他們培養成具備多種能力的未來建設者。
一個小女孩,偶然發現蚯蚓斷成兩半後,兩半都在蠕動,感到特別好奇。她把斷了的蚯蚓分別擱進兩個有土的花盆裡,想觀察一下斷了的蚯蚓還能不能活。媽媽非常生氣,說:“一個女孩子,擺弄什麼泥巴,沒出息!”把有蚯蚓的兩塊泥巴扔出門去。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提到這件事時說:“你看,這麼一罵,一扔,就給未來的中國斷送了一位女科學家!”
第四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車亮,是擁有許多專利的小發明家。起初,什麼東西拿到手裡他都想拆開來看看。他爸爸不責怪他,只是說:“你怎麼拆的,就怎麼再裝上。”車亮看爸爸嚴厲的樣子,拆玩具的時候就特別小心,每拆下一個零件都按順序擺好,拆完琢磨明白後,再一一裝上。就這樣拆了裝,裝了拆,成了個小發明家。才上小學,他已經獲得了三項國家專利。
當然,作為父母,不能只欣賞孩子的興趣,還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不管你對孩子的興趣持什麼態度,你都要以極大的熱情發現並支援,使其發展成為一種能力。
國際象棋大師謝軍的脫穎而出,與她的母親尊重孩子的選擇有密不可分的聯絡。
那年,謝軍面臨著要麼去棋隊,要麼繼續上學放棄下棋的選擇。她想上學更想去下棋,因為只有她自己知道,只要往棋盤前一坐,她就會無比地暢快、興奮。而媽媽,這位畢業於清華大學自控系的電子工程師,為獨生女兒考慮更多的是她的學業和前途。作為一個有文化素養的媽媽,既不願因家長干預斷送一個確有天才的棋手,也不願女兒為此耽誤一生。
於是,母女間進行了一次很嚴肅的交談,那時謝軍才12歲。“你很喜歡下棋,對嗎?”小謝軍看著媽媽,從沒見媽媽這麼嚴肅過,有點兒害怕,但依然點點頭。“那好,不過你要記住,下棋這條路是你自己選擇的,既然你選擇了下棋,今後,就要對自己負責任!”
試想,如果當年媽媽硬逼著謝軍讀書,壓制她對國際象棋的愛好,那麼,現在謝軍也許會坐在大學的教室裡,而我國就會少了一位出色的棋手。謝軍的身後,有一個偉大的母親!
3.珍惜孩子的第一次成功
孩子有了第一次成功,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在孩子的一生中起到最好激勵效果的,是他的第一次成功。在那種時候得到肯定與鼓勵,將使他對前景充滿信心,從而獲得自信。
我們《中國少年報》有一條原則:動員孩子參與的活動或事情,一定要有一個圓滿的結局。獲獎面儘量要大,對獲獎的孩子,一定要及時獎勵。對孩子們寫給“知心姐姐”的信,我們要求做到每信必復,使這些孩子感到:第一次給“知心姐姐”寫信就收到了回信,從而品嚐到一種成功。特別是孩子們向“知心姐姐”發出邀請時,“知心姐姐”要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因為孩子邀請“知心姐姐”,常常是遇到了困難或是有心裡話要傾訴,你滿足了他,他就獲得了成功。
有一次,北京二中一個叫李萌的女孩子打電話請我去他們班裡談心。我答應了她,她非常高興,說:“星期四下午3點半,我在學校門口等你,我穿一條牛仔褲,手裡拿一張《中國少年報》。”“好,一言為定!”我彷彿一下子回到了童年。
那天,我準時到達。果然,看見兩個穿著牛仔褲、手拿《中國少年報》的小女孩在等著我。那一次,我給他們班裡的同學講了有關“人際關係”的問題。
過了幾天,一個叫李紫科的男孩子打來電話,請我也去給他們班的同學講講人際關係。我很詫異,一問才知道,李紫科是李萌的弟弟。我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要去,如果不去,在姐弟的競爭中,弟弟就失敗了。我答應了他。他高興極了,說:“星期四下午3點半,我在校門口等你。我穿一條牛仔褲,戴一頂鴨舌帽。”我忍不住笑出聲。
不巧,那天正好趕上開會。我請假提早出來,趕到李紫科的學校時,已經4點了。孩子們見我終於來了,都激動得哭了。李紫科對我說:“在門口等你的那半個小時,我像熱鍋上的螞蟻,真怕你不來。如果你不來,我就會在全班同學中失去威信,也在和姐姐的競爭中失敗了。”以後,李紫科常給我來電話。
幾個月後,我收到北京二中“家長學校”的邀請,給家長們談談孩子們的心聲。
會後,一位母親緊緊拉住我的手。她滿臉是淚,激動地說:“我就是李萌和李紫科的母親。我的兩個孩子讓你費心了。我過去一直喜歡我的女兒,她學習好,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