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山東之初就損傷慘重,而之前的誘敵之策中戚景通也損失了萬餘人,但是自己手下是什麼貨色戚景通當然知道,能用一比一來換,著實不虧,就算用五比一,朝廷也算勝了。
同時在如此大規模的戰役中,竟然不靠兵多將廣人海戰術,而靠計謀勝利這是實乃千古少聞之事,自己一定能夠透過這場戰爭名垂青史的,不論最終勝利與否。
或許這場戰爭並沒有說起來那麼簡單,因為戚景通知道,在歷史上這場戰役就算再怎麼描寫也只不過千餘字,而自己卻用了六次的敗退,萬餘人的性命換來了這個計謀。這或許就是戰爭,一個用屍山血海所成就的戰爭,戚景通對自己的心狠表示震驚,也明白什麼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真正含義。
許洋大敗之後收縮戰局,固守太原城,先前的那次伏擊之中,人員傷亡雖然慘重但尚且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可大量的物資尤其是一些攻擊性很強的遠端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受損嚴重,還有一些被戚景通部給繳獲,對朝廷一方戚景通部來說,雖然對這些武器的操作或許還有些生疏,卻也並不算太陌生,起碼主將戚景通大部分都會使用,當年他畢竟是陸家的座上賓。雖然無法令朝廷兵馬力挽狂瀾起死回生,但卻依然威力大增如虎添翼。
情況放到陸家軍這邊就有些嚴重了。這些年陸家軍的演戲訓練和作戰大多是研究的各種兵種之間的配合,比如如何在遠端炮火覆蓋後進行清剿補刀等等,還有大面積的鐵索陣與馬隊和先進兵器相應和的陣法的轉變。如今大量的物資丟失讓陸家軍蒙受鉅額虧損。瞬間從回到了較為落後的狀態,使得許洋接下來的排兵佈陣有些不太適應,而敵方的火力增強也給了他們不少壓力。於是許洋催促山東方面加緊補充製造新的兵器,固守太原城擋住朝廷兵馬,兩方打起了拉鋸戰。
南京方面,進軍緩慢的俞大猷部和趙家叛軍正在層層推進,意圖把應天府團團圍住然後慢慢耗死陸繹。就在商議良久準備開打的前一天。突然俞大猷引軍回撤,日夜兼程直撲山東。山東的主力兵馬被許洋帶出打擊朝廷主力,如今只剩下了少數人馬做防禦。接住山東地界上的防禦工事倒也安寧,可俞大猷的回撤進攻使得山東告急,整個齊魯大地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態勢。
而與此同時,順天府京城重地也發出一道驚世駭俗的命令。拱衛京城的兵馬盡數開出直奔山東。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看來朝廷是準備等陸家兵馬在外的這個大好時機,一舉剿滅陸家老巢山東,使之失去根基。而朱厚熜的這項抉擇也把自己暴漏於危險之中,可謂是置死地而後生。
趙家的叛賊們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見朝廷俞大猷部撤離後稍作停留,望之無取己方領地之意,便按兵不動暫不做聲張。
南京城內以逸待勞等待進攻的陸繹見到俞大猷撤了一時間不明所以。很快得知俞大猷向著山東方向進軍的訊息,頓時大叫一聲大事不好。得知是中了指東打西之計。可現如今城外趙家兵馬盤踞在紫金山外,一旦陸繹率軍出城與之作戰必失去防守的優勢,先前的一系列努力也都白費了。若是棄之不管,繞道去山東救急去的人少了無用,畢竟自己手下兵馬比不上百鍊精兵的強悍和裝備精靈,得靠人數優勢。可一旦傾巢而出整個南方乃至於南京城就守不住了,勢必要被趙家蠶食,到時候只怕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兩頭落空,最終只能慘敗收場。可如果不管,老家山東就很可能在兩方精銳之下淪陷,到時候陸家的根基也就失去了。
一時間陸繹陷入了痛苦的思量之中。
—————————————————————————————————————
最終陸繹做出了抉擇,他選擇相信父親,父親一定思量周全了,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陸繹派出一隊人馬,由崔凌領著出城洽談。對於崔凌陸繹是百分之百的放心,即便對方折辱陸家也殺不了崔凌,不敢說如同劍王崔英和少林文鬥和尚一般殺退千軍萬馬,但崔凌的功夫自保衝出來還是問題不大的,再說談判的地點離著南京城不遠,稍有不對可揮大軍救回。
崔凌帶著三百騎士奔赴五里外的趙家大營,探子咋就查探到了南京城內出人了,也看到打著白旗應該是出城和談的,於是也沒有劍拔弩張的對待,反倒是也派出了一隊人馬燕蝶式擺開在外迎接。
崔凌催馬來到那對趙家軍面前,喝道:“我乃陸家信使,爾等為何攔住去路?”
“呔,陸家欺我趙家正統無人嗎?你們乃旁系子孫見到趙家皇脈正統為何不跪?”來的是名小將,金甲金盔手持一杆長槍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