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剛才討論的那番設定,也是打算用術語的方法度量那場戰爭——新鮮,確實新鮮,戰爭竟然可以演化成乾巴巴的數字,你竟然能夠在紙上計算出戰爭的勝負,這簡直太令人驚奇了。“
話一出口,張敦禮才突然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麼,他啊地一聲跳了起來,張嘴結舌的複述自己剛才的話:“竟然能在紙上計算出戰爭的勝負?”
曹煜也被這句話嚇了一跳,他情不自禁的、夢囈一般的重複著哪句話:“竟然能在紙上計算出戰爭的勝負——兵法雲:廟算勝者,多算勝少算敗,廟算不勝者,多算敗少算勝……
這孫子兵法中所謂的廟算竟然是這樣,以前我讀兵法,老是以為這廟算就是書生的謀略,原來真正的廟算竟然是這樣,它竟然是這樣!“
醒悟過來,曹煜也跳了起來,叮囑自己地親兵:“快快,喚我地書記官來……不,命令侍從在門外再加一層崗哨。^^^^”
張敦禮本來還在迷糊,曹煜那句廟算的話讓他直拍大腿:“廟算,原來是廟算,孫子兵法殘缺不全,今人得到地都是殘章斷篇,原來這世上真有武侯遺書一說,歷代兵法書缺失的廟算就在這裡……來人,給我再加派一層崗哨,把我的書記官也叫來。”
說完這番話,張敦禮直衝趙興拍胸脯:“趙兄。你放心,這事你地家學,感謝你看得起兄弟,讓兄弟也能聽到你的家傳學問……你放心,今天這事兄弟我絕不說出去。只是兄弟厚顏了,也要叫來書記記錄一份。傳之子孫。”
趙興有點絕望了,他叫來曹、張二位。原本想透過展示具體戰況影響軍中重臣,進而潛移默化的推行他的軍事變革,沒想到兩位古人首先想的是對這份知識進行保密,近而把它轉換成自己的“祖傳之密”,私底下傳授自己地子弟。
古人的思維確實不可理喻。趙興無奈地搖搖頭,帥範似乎對這種結局早有預料,他用不帶感**彩的腔調說:“我們開始吧,我用六枚棋子,每枚棋子相當於一個滿編的指揮,五百人。剛好符合宋軍軍制。請大人用相同數量的騎兵開始對戰。”
趙興依言拿起了六枚棋子,走到了走廊另一頭,在棋盤上佈下六枚棋子,而後拱手說:“開始吧,既然你搶去了宋兵的角色,請你預設戰場。”
曹煜連忙舉起手來,嚷嚷:“且等等,等等我地人。”
帥範毫不理會,拿過六枚棋子。布放在黃河北岸,走到走廊另一頭,與趙興遙遙相對,高聲喊道:“開始吧——第一仗,南岸登陸點保衛戰。”
曹煜與張敦禮急的直跺腳,幸好兩人的親兵離的都不遠,沒耽誤多少工夫,這個小樓便被三層包圍圈緊緊包圍起來,連一隻蒼蠅在辨別公母前都無法飛入樓中。這三層包圍圈中,最裡層的是趙興的親衛。中間圍著張敦禮地家將。最外層則是曹煜調來的捧日軍士兵。
對於趙興與帥範來說,大廳顯得太小。不能完全展示騎兵與步兵之間的攻防;但對於曹煜與張敦禮來說,大廳顯得過大了,趙興在走廊一頭沉思發令,帥範則在另一頭思考。曹煜張敦禮兩人既想知道趙興的策略,又想知道帥範做出的應對,結果兩人一會跑到東頭,一會跑到西頭,累的直喘氣,連帶著,兩位所攜帶的書記官也受不了這番奔波。
最終,說不上哪位書記官出了個主意,曹煜與張敦禮分成兩撥,一撥蹲在帥範那裡,聽到的是帥範完整的防禦戰思路,一撥蹲在趙興那裡,聽到完整地進攻策略,事後,兩人再把這些應對策略組合在一起,形成一份完整的兵器推演圖——這就是後來大宋將門視為不傳之秘的《趙公八略》。此書成書後,文中只提到趙興的名字,作為防守戰中應對精彩的帥範,反而成了配角。
趙興在騎兵攻擊戰中,並沒有完全重現韓資讓的攻擊手法,他結合了一些現代記憶,大膽的使用了騎兵穿插、迂迴、包抄、突襲、誘敵……等種種手段,帥範的防守雖然也精彩迭出,但最終不得不宣告失敗。事後,他丟下了手中的竹竿,感慨的說:“這仗沒法打下去,騎兵每移動一次,比我們多四格,兩次移動就多八格。時間拖地越長,騎兵越不受拘束,幸好韓資讓沒有趙大人十分之一地智力,否則,我們這次登上北岸計程車兵,一個也別想回來。
我總算明白了大人為什麼匆匆收手,原來此戰我們佔了如此大地便宜。“
第二戰,選擇在武清城下遭遇戰,這場戰爭雖然事實上是宋兵取勝了,然而,騎兵到了趙興手裡,不再選擇魯莽的正面衝擊,而是採用蒙古騎兵那種邊打邊退,層層抵抗的方法拖延時間,等包抄部隊完成戰略目標後,才忽然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