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對“心”的修煉,肯特。鮑曼讓自己的戰技水平完全進入了另一個境界,在之後的五年中他完全成了“WG競技之神”的代名詞,戰無不勝,所向無敵。但也正是他的風頭太健,結果在一次鉅額賭注的地下生死賽中,被自己人和對方聯手暗算,享年僅34歲。
他死後。他的這部“心煉”才得以曝光,也就是從那時起,世界上地頂級高手們才開始了對自身內在地修煉,整個世界WG運動水平也開始了質的飛躍。
“心煉”最後雖然傳到了中國,但也僅是在國內地一些高手之間傳遞,再加上國家當初並不重視這項運動,所以真正知道這本書的人很少。
透過翻譯之後知道,在肯特。鮑曼的筆記本中,“心煉”分為了三層。第一層“心堅似鐵”;第二層“心如止水”;第三層“心凝形釋”。當然。原文並不是這樣,這都是那些語言學家按照中國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的。
第一層“心堅似鐵”主要是針對人體意志、意識、意念的訓練,它強調加強意志力訓練,學會用意念控制身體,提高自身的本能意識,從而達到進一步突破身體各項指標極限的目的。
突破極限是一個目的,最重要的是透過對“意”的訓練,能讓隊員提高自身的境界,而這個“境界”正是限制隊員成長最重要的瓶頸。
在肯特。鮑曼的筆記本中,還記錄了他對“意”力增強之後的運用心得,比如“心長力強”就是他用意念控制自己的力量,用強大的意志力作後盾,在短時間內讓力量暴漲,舉起之前絕不可能舉起的重量。當然,這個重量並不是沒有限制的,要想在不傷身體的情況下運用“心長力強”,肯特。鮑曼算出的比例應該是1:1。7左右,也就是說如果平時只能舉起100斤的重量,在運用“心長力強”之後能舉起170斤。至於時間的長短也同樣和自己身體的強度以及意志力的大小有關。
在莫遠聲的介紹中,進入第一層後,還有很多對“意”力的運用心得,特別是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國外的很多頂級隊員都在這方面有各自的訣竅,當然,這些訣竅就屬於私人秘密了。
“心煉”的第一層只要肯用心用力,基本上大多數人都能達到,根據每個人的天資以及身體的差異,最多隻是在強度以及深度上有些區別。
相比之下,“心煉”第二層“心如止水”就難了很多。“心如止水”所針對的是對“情”的訓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保持冷靜的頭腦和平靜的心態。以“利己”為原則,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關鍵的時候能真正做到斬七情,斷六慾。這就是第二層“心如止水”需要達到的境界。
宋代蘇洵在《心術》中寫道:“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制利害,可以待敵。”和真實的戰場相比,WG賽場也同樣戰況瞬息萬變,充滿了許多突然性和蓋然性,這就要求隊員必須沉著、冷靜,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捷的思維,當機立斷,正確處理各種複雜情況,這樣才能爭取主動,穩操勝券。
但說易做難,人都是感情動物,誰又能真正做到斬七情,斷六慾呢?被伏擊時的慌張、被追擊時的忙亂、被暗算時的氣憤、被包圍時的緊張,還有隊友陣亡時的憤怒、擊斃對手時的喜悅等等。難道這些說斷就能斷,說不在乎就能不在乎的嗎?至少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如果說有一千個人在進行“心煉”,可能有八百人都能進入第一層,而能進入第二層的絕對不會超過五十個,而這五十人中最後能進入第三層的可能連一個都沒有。
如果不能透過第二層,第三層“心凝形釋”則是鏡中花,水中月。就算是透過了第二層的想要領悟第三層也沒那麼簡單。
“心煉”第三層“心凝形釋”是透過“意”的凝聚,再加上“情”的控制,讓身心都進入到一種“無”的狀態,而這種“無”的狀態能加速人體的自然進化,釋放基因蘊藏的潛力,讓訓練者在某一種,兩種,或多種器官功能上異於常人。
但是,能真正進入“心煉”第三層境界的人少之又少,全世界也不過只有寥寥幾人而已。
也正是因為這幾人的成功,讓這部“心煉”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已經有國家開始成立了專門的研究組織來破譯“心煉”的原理,一旦破譯成功,那人類的進化就會打破自然的限制,生命將進入另一個層次,疾病、壽命將再也無法限制人類的發展。有了足夠的時間和知識的積累,人類將輕易地邁出太陽系,去探索無窮無盡的宇宙空間。
當時,莫遠聲說到這裡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