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拉出長長的顫音,如那醉後離人的嘆息,如江水般不可斷絕。
待到又安靜下來,彩雲將整首詞唱完: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今夜酒醒時我又身在何處?楊柳岸邊晨風清爽殘月高懸。這一次遠去可能是是長年累月,雖有另辰美景也定該是虛設。即使縱然有千種眷戀的衷情,更又項何人述說我的心聲?
……
送別和分離本是古人的詩詞中最常見的題材,其中淚眼、長亭、古道、驛站、渡口是最常用的意象。從李白的“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到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都是其中名篇。
離別這個題材又可以裝進去許多內容:兄弟離別,送別同僚、夫妻分離、情人分手……
其中,文人士大夫常與青樓妓女交往,甚至產生了真情。這類的詩詞尤為眾多,並流傳最廣。一直都是青館人們最喜歡演唱的題材。
因此,今天的這一場花魁比試,吳節和小嚴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情人離別。
只不過,嚴世藩選擇了原創,而吳節則是站在柳永這個巨人的肩膀上。
柳永所在在北宋,正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座高峰。其中以宋詞為代表。宋詞按照風格和流派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兩種。
放派以蘇軾和辛棄疾為代表,所作之詞雄渾大氣。
婉約派則以柳永和李清照為宗。“婉”為柔美、婉曲;“約”的本意是為纏束,引申為精煉、隱約、微妙。故“婉約”與“煩濫”相對立。其內容主要寫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傷春悲秋。光景流連;其形式大都婉麗柔美,含蓄蘊藉,情景交融。聲調和諧。
此種藝術風格用來表現男女之情,最為擅長。
這首《雨霖鈴》是柳永的代表作,他年輕時看遍青樓,寄情風月,醉臥花叢,寫起男女之情最為拿手。這首詞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句,更是千古名句。
後人一提起宋詞中的婉約派。首先就會想起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和柳永這句中的楊柳、河岸、晨風、殘月。
所謂有井水處皆唱柳詞。
嚴世藩的詩雖好,可怎麼比得了柳永?
若真要比較,打個比方。小嚴的詩如果是高考滿分作文,而柳永就是被選進中學語文教科書的範文了。
根本就不是在一個層次上的東西。
一般人在演唱曲子的時候,因為詩詞的篇幅太短。大多會唱上幾遍,然後在最經典的句子上反覆迴旋,如此才能給聽眾加深印象。
適才湘月在唱嚴世藩那首五言詩時也是如此,可輪到彩雲演唱吳節的《雨霖鈴》時,卻只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