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東宮的事務,劉義隆和青兒又聊了一會,把青兒安排在側殿居住,又讓陳總管選兩個機靈的侍女照顧她,劉義隆就回到自己的寢殿,打算休息休息。 本來剛閒下來,沒想到東宮的事也不少,好在已經處理完了,終於可以好好睡一覺了,而且必須睡到自然醒。 當上太子不到一個月,感覺比上了四年大學還累,這就不是人乾的活,好在自己這個太子的地位還是很穩固的,要不然劉義隆都想撂挑子不幹了。 吩咐侍衛不讓任何人打擾後就睡了過去。 直到第二日上午才醒來,看來最近實在太累了,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晉朝留下的本來就是個爛攤子,必須得改革,要不然繼續下去宋國還是會步東晉的後塵。 現在科舉開始試點,軍中也開始選拔人才,接下來就該改革朝廷結構了,劉義隆想到了後世的三省六部,不過他也不打算完全照搬。 所謂三省為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六部是尚書省下轄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部下轄四司,共二十四司。 劉義隆打算效仿唐代最佳化的三省六部制,而且對宰相的權利加以限制,自秦漢以來宰相權力過大導致的問題也是不少。 封建時代皇權與相權之爭直到朱元璋廢除宰相而止。 劉義隆只是把朝廷當成一個公司,皇帝就是絕對控股的董事長,總經理以下都是打工人。 以此,劉義隆不會讓相權威脅到皇權。 劉義隆決定以中書省為中心,中書省為政令最後的核驗中心,所有政令都由中書省釋出。 門下省主要掌管皇家事務,包括皇帝的出行等方面。 尚書省是處理日常事務的機構,六部皆由其管轄。 門下最高長官為侍中,中書省為中書令,尚書省為尚書令,皆為宰相。 令在三公,三師作為虛職給有功績的大臣。 六部群管轄的事務基本按照唐朝最佳化後的六部所設定,其中兵部的職能,劉義隆把兵部改為不直接統兵和調兵,只負責後勤和參謀。 這也是劉義隆不想兵權過於集中或分散,他打算建立獨立的軍事機構統兵,由皇帝直接領導,而且這個機構只負責調兵和管轄各個統兵將領。 這個機構不掌握財權,由戶部撥款,而且這個機構只對皇帝負責。 不過還是先把三省六部推行下去再改革軍制。 另外還打算設立都察院以監察百官,御使臺監察皇室成員包括皇帝的言行。 至於其他的等到實施之後再進行改進。 既然想到這,就先把大綱寫出來,先讓老爹過目,然後在和群臣商議完善之後再實行。 不過不能操之過急,先把科舉完善之後再說,畢竟這是大事,一旦出錯,朝廷將會大亂,國家根本會動搖。 還是先給老爹看看,和他商量一下。 於是劉義隆就開始把想到的寫了下來,然後就進宮去了,打算跟老爹彙報完再蹭頓飯。 來到老爹處理政務的大殿外讓執事太監進入稟報,然後才進去。 “老爹,幾天不見想我了沒?”劉義隆上來就問。 劉裕沒好氣的道:“不想,沒看我這這麼忙,哪有時間想你。” 劉義隆有看到熟悉的一幕,滿桌子的奏摺,訕訕的道:“這不想辦法解決老爹的問題來了嗎。” 劉裕一聽來了精神,問道:“怎麼解決。” “改革。”短短的兩個字可讓劉裕摸不著頭腦。 “怎麼改革,可別亂改,要不然會出大事。” “放心吧老爹,我有分寸,不會亂的。” 當然不會亂,後世已經證明過得當然會有效果。 說著劉義隆拿出三省六部制的大綱交給劉裕。 劉裕拿過來仔細看了起來。 劉裕看了看問道:“這吏部與都察院是否有些重複。” “當然不會,吏部主管官員的考核,升降,都察院則主要管官員是否遵紀守法,秉公辦案。” 劉裕眼前一亮,豁然開朗,看來這個三省六部有點東西。 “嗯,這個先放到我這,我自己看過再與眾臣商議一下。” “老爹不用那麼多人,把主要幾個人叫來研究一下就可以了。” 劉裕點了點頭,也對,只要主要的幾個大臣沒問題,其他人也不會有問題。 劉義隆又道:“老爹,這個三省六部要是實行起來,你就沒這麼累了,現在咱們都是繼承的晉朝的制度,有些混亂,所以我才想改變一下,再說官制改完軍制也要改,要想北伐成功必須改革軍制。” 劉裕問道:“軍制怎麼改?” “暫時還沒有思路,不過老爹放心,我會想出辦法的,暫時把科舉推行下去,再把官制改革完善後,再改革軍制。” 劉裕深以為然,國家事務太繁雜,光靠一個皇帝根本就沒法運轉,必須有完善的官制,劉義隆的三省六部就很好,分工明確,互相監督,並且職能明確後,各司其職,他也能不這麼累。 兩人又聊了一會,劉裕看出劉義隆想蹭飯,於是安排御膳房多做個菜。 蹭完飯離開的劉義隆長舒一口氣,官制改革也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科舉還沒實行下去,一切都是從頭開始,得慢慢來,不能急,可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