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這次是為兩國通商而來,為表誠意,我大魏皇帝特命臣送來金珠十箱、上等毛皮百張,另有玉器十件,請陛下笑納。”
劉義隆很滿意建寧王的態度,不卑不亢,不愧是魏國宗室重臣。
劉義隆道:“朕就收下了,賜座。”
“謝陛下。”
等拓跋崇坐下,劉義隆道:“建寧王,此次來我大宋所為何事?”
拓跋崇道:“啟稟陛下,臣此來奉我大魏皇帝之命前來與陛下商議恢復通商。”
劉義隆道:“哦,朕記得,是你那位大魏皇帝下令商人不許進我大宋經商,如今怎麼卻求起朕來了。”
拓跋崇心裡難受,當初拓跋晃為和宋國開戰,下令商人不許前往宋國,以防糧食進入宋國,並且嚴令,一旦發現有人向宋國運送糧食,以謀反論處。
從那時起,兩國通商就斷絕了,因此,很多魏國商人還在魏國鬧過事,畢竟他們手中有著大量宋國紙幣,一旦不能去宋國經商,他們手中的支援就是廢紙一樣。
然而隨著兩國開戰,那些商人也老實了一段時間,畢竟雙方交戰,在去宋國經商,和找死沒有什麼區別,畢竟商人逐利,命沒了,賺再多錢也沒有用。
拓跋崇道:“陛下,此一時彼一時,臣此次可是帶著誠意前來,希望陛下可以允許恢復兩國通商。”
王曇首道:“建寧王殿下,通商可以,但是有些事情還是要說明白,魏國屢次出爾反爾,以後通商,可別怪我大宋沒提醒過。”
拓跋崇當然明白,魏國商人以後在大宋沒有了以往的優惠,拓跋崇心裡十分憤怒,他知道,宋國的貨物成本並不高,就拿紙張為例,簡直是暴利,哪怕以宋國給魏國的最低價格,宋國也是賺就十幾倍。
而宋國市場上的紙張並不只有一種,有一種並不十分白,甚至有些發黃的紙張非常便宜,這是提供給一些百姓讀書寫字用的,所以並不像那些貴族世家們用的那樣好。
雖然魏國有了紙張的製作方法,但是他們現在只能製造出來一種紙張。
拓跋崇無奈道:“陛下,我大魏皇帝陛下只希望可以恢復兩國通商,其他條件,請陛下儘管提出來。”
這次魏國確實把姿態放的很低,如今魏國迫切需要宋國貨物,所以,拓跋崇無論如何必須促成兩國恢復通商。
劉義隆不打算直接同意,於是道:“通商之事朕並不反對,至於細節,就由戶部和商會與你商談吧。”
拓跋崇也知道,這是最好的結果了,不論如何,已經算是進了一步。
而且拓跋崇聽出來了,劉義隆並不反對通商,畢竟拓跋崇明白,宋國貨物對魏國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尤其細鹽,在魏國高層已經普及,所以,一旦沒了宋國供應,一時間還真的難以適應。
畢竟吃過細鹽,那種苦澀的粗鹽誰還願意吃啊。
散朝之後,拓跋崇返回驛館,這次使團不僅是來商談恢復通商,還要此談成之後購買大量細鹽回去,只不過他們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供應宗室。
同時,拓跋晃還交代了,希望宋國不會再將細鹽賣給普通商人,而由朝廷負責,因此,拓跋晃特意建立了司鹽局,由宗室成員全權負責,絕對不允許那些貴族染指。
沒辦法,鹽的利潤太大,而且魏國是不會讓普通百姓吃上細鹽的,雖然宋國百姓可以吃到細鹽,但是宋國可以產出細鹽,價格當然要低很多。
哪怕魏國以很低的價格從宋國購買細鹽,魏國也會高價出售,而這個價格,也只有富人才可以買得起。
“殿下,今日我們去商會看了,鹽的價格和以往沒有變化,以此推測,宋國細鹽的供應很穩定。”
宋國之所以有穩定的細鹽供應,原因很簡單,宋國現在有十處鹽井,處在宋國各地,也就是說,除了相州,其他地方基本不用從其他地方調鹽,尤其關中,涼州和夏州都有鹽池。
這裡的鹽就是後來和趙宋對峙的西夏產的青白鹽,經過加工成為細鹽。
拓跋崇得知宋國細鹽並不缺乏,而且供應穩定,這就意味著,可以想辦法從那些鹽池拿到細鹽的提煉方法,然而他也知道,鹽池是宋國重中之重,必然重兵把守,而且鹽池周圍都有無人區,以防有人販賣私鹽。
宋國嚴格控制,私鹽絕對不允許出現,在宋國販賣私鹽也賺不到多少錢,還要擔著極大的風險,畢竟,《宋律》規定,販私鹽者,杖責五十,發配遠地,並不得赦免。
意思很簡單,販賣私鹽,要被杖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