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樣的青堂瓦舍,哪裡能夠講究什麼辦公條件呢?你還別瞧不起那座議事臺,雖然是現代的作品,比起劉備當年,可氣派多啦!”

我又尷尬地笑了起來。接著翻閱《新野縣誌》,讀到清朝康熙年間新野知縣武國樞的一首詩,題曰《子城》:“雉蝶今猶在,人傳即子城。朝暉啼鳥過,落日晚風生。辛苦存炎漢,憂勞信孔明。寄懷先哲業,煙火萬家橫。”詩中所言孔明,即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

良久,我抬頭問道:“諸葛亮居住的茅廬,究竟是南陽的臥龍崗呢,還是襄陽的古隆中?”

王國賓先生回答說:“南陽與襄陽之爭,關係到兩個地方的利益,我也說不清楚。你既然來了,最好自己去尋找答案。”

南陽與襄陽

從襄樊六十公里到新野,從新野六十公里到南陽。傳說中諸葛亮隱居的臥龍崗,已經成了南陽市城區的一部分,看不到可供躬耕的隴畝。崗上的武侯祠,據說始建於魏晉時期。而我隨後查考,發現武侯祠比較確切的史料,應該始於元朝延祐四年。清朝康熙五十年,南陽知府羅景又主持修建了諸葛草廬、古柏亭、梁父巖、抱膝石、半月臺、老龍洞、野雲庵、諸葛井、躬耕亭、小虹橋和臥龍書院。其中磚木結構,基本上是清朝風格。那麼,這裡真是諸葛亮當年的隱居之地嗎?我心中充滿狐疑。

南陽市東北方向20公里有博望故城。博望者,廣博瞻望之意也。漢武帝元朔六年,張騫被封為博望侯,自是而有博望之地名。《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初出茅廬,於博望坡山道中火燒曹軍大將夏侯惇,博望城中的曹軍糧草也盡被燒燬。《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則說,火燒博望城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劉備自己。1960年代以來,老百姓多次從博望故城下面挖掘出鉤戟、箭鏃和穀物的灰燼,經專家考證,確係三國之遺存。那些穀物的灰燼已經化為硝土,人民公社時期曾經被當作肥料使用,自己用不完,還發揚“龍江精神”支援鄰近的生產隊。當地特產一種“鍋盔”,據說是諸葛亮當年發明的軍糧。

我最終確認,南陽市不是諸葛亮故居所在。三國時期並無南陽市,而有南陽郡之宛縣。諸葛亮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此南陽即是指南陽郡,包括宛縣、冠軍、葉縣、魯陽、舞陽、博望、新野、湖陽、鄧縣等37個縣與封邑,每個縣邑的居民都可以稱為南陽人氏。而當時魯陽、舞陽、葉縣、和博望等地,均為曹軍控制地區。《三國志·魏書·李典傳》說得很清楚,雖然劉備曾經一度進到葉縣,而後火燒博望城,卻是一次“北侵”的軍事行動。位於博望與新野之間的宛縣,則是曹、劉對峙的前線,雙方在這裡進行過拉鋸戰。以諸葛亮隱居的生活場景來看,應該不在這個戰亂頻仍的地方。

有更多的理由讓我相信襄陽的古隆中。漢靈帝光和四年,諸葛亮生於徐州之琅琊郡。漢獻帝初平四年秋天,曹操屠殺徐州,諸葛亮跟隨叔叔諸葛玄避難,幾經輾轉,於次年投奔荊州牧劉表,在襄陽定居下來。諸葛亮的兩個姐姐,一個嫁給蒯氏家族的蒯褀,一個嫁給龐氏家族的龐山民,而他自己則在建安二年娶了黃氏家族的女兒阿醜為妻,遂有躬耕隴畝之生涯。他的岳父黃承彥,把女兒女婿寶貝得不行,常常騎著毛驢過來照看他們的生活。由此可見,諸葛亮當時居住在襄陽城附近,與他的親戚朋友們素有往來。若是居住在宛縣,距離襄陽城一百二十公里,騎著毛驢往來,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說:“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這段說明文字,與諸葛亮躬耕南陽的自述是相吻合的。赤壁大戰以後,荊州分成三部分,曹操佔有南陽郡和半個南郡,遂以半個南郡和南陽郡的一部分置襄陽郡。從此,宛縣與鄧縣分別屬於南陽郡和襄陽郡。至於今日,南陽與襄陽分別屬於河南省和湖北省。南陽與襄陽之爭,原委應該出在歷史變遷之中。

奔波了整整兩天,終於來到古隆中。眼前所見,宛如《三國演義》所描述之景物:“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雖然不見“猿鶴相親”,卻依然有“松篁交翠”。山中也有諸葛草廬、隆中書院、六角井、小虹橋、老龍洞、抱膝亭、梁父巖、半月溪、古柏亭、武侯祠和野雲庵等系列景點,不知道是南陽臥龍崗克隆的襄陽古隆中,還是襄陽古隆中克隆的南陽臥龍崗。景區有《隆中志》,每座建築物的歷史淵源都有比較明確的記載。其中六角井,據說就是諸葛亮家裡使用過的遺物,並非後人仿造。諸葛亮躬耕過的隴畝,如今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