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方便。他又在西園蓋了個“裸遊館”,與一群###女子游戲其間,縱情狂歡。他感嘆說:“假使一萬年都能如此,就算得上是人間的神仙了。”魏晉時期的###風氣,其實自此而始。
漢靈帝貪財好色成了一個很壞的榜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從此之後,人們愛慕錢財勝過愛慕道德,巧取豪奪的風氣日益盛行。大量品行不端的人員透過財色公關的方式獲取了政府機構中的各種職位,貪官汙吏和豪強惡霸開始橫行天下,而忠貞合格的官員則被逐漸排擠出了管理層。就像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一樣,漢朝的組織結構已經變得異常地脆弱。
等到張角發動黃巾起義,天下到處都是危機。中央政府無力招架那種混亂的局面,各個州部的刺史就趁機掌握了地方上的軍政大權。十三個州部,每個州部比現在的一個省還大。刺史搖身變成州牧,各自為政,各自為戰,漢朝也因此由郡縣而諸侯,形成事實上的封建割據形勢。
五年之後,董卓亂政,廢掉了漢少帝劉辯,隨後漢獻帝劉協以傀儡的形式登上歷史舞臺。此時,向來有天子之尊的皇帝已經徹底失去了職場倫理上的權威性,各地的州牧和郡守則趁機由封建而戰國,重演了一段亂世爭霸的歷史。曹操的狡詐與軍事才能,也因此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現代社會的商業文化,與三國時期的戰爭文化,其實都可以列入漁夫文化一類。現代社會之所以喜歡談論三國故事,也與文化的相似性有關。很多讀者看完《三國演義》,也忍不住躍躍欲試,恨不得穿越一千八百多年的時空,到群雄爭霸的戰場上去一顯身手。殊不知戰爭之危害,遠勝於洪水猛獸。因為戰爭造成的死亡和因為饑荒造成的吃人現象,許多人都喪失了他們的性命,甚至連首都洛陽地區也出現了大面積的人口滅絕現象。天下蒼生,可憐如此,試問那些好戰分子,怎麼忍心舞動刀槍?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需要說明的是,三國歸晉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與秦始皇時期相似,雖然表面上“合”在一起,其實人心還分著哩!所以,三國歸晉之後僅僅十年,就發生了“八王之亂”。這一亂就亂到了隋唐,世道人心,直到那時才真正實現文化意義上的分久必合。
。 想看書來
人心在迷茫中尋找
以管理學的眼光,中國的歷史其實是一部文化史。許多人看中國傳統文化,以為中國傳統文化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實際的情形,卻是一種動態的變化。東周的文化,跟西周的文化不一樣。漢朝的文化,跟秦朝的文化不一樣。唐朝的文化,跟魏晉南北朝時期不一樣。每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都有很大的差異。
我以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在鮜門失落的u。據說,那裡是陸秀夫揹著南宋末代皇帝趙昺投海自盡的地方。當元朝的馬蹄從中華大地上踏過,女人被姦淫,男人被屠殺,90%的漢族人口被滅絕,知識分子被貶為臭老九,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如果我們以元朝為分界線,前面是唐宋,後面是明清,文化的差異是相當大的。唐宋時期,是一種仁君政治,雖然也有昏君,但很少看到暴君。明清時期的皇帝,一部分是暴君,一部分是昏君,卻很少看到仁君。元朝以後,唐詩宋詞永遠成為了歷史,雖然尚有書籍遺世,但那種熱愛生活的文化,並沒有傳承下來。
或者,我們可以把中國傳統文化比喻成生產甜瓜的藤蔓。被元朝一腳踩破之後,它結出來的再也不是甜瓜,而是苦瓜。人們心裡所感受的,不再是生活的美好,而是人世的紛爭。人們相信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一面崇尚暴力和權謀,一面滿懷怨恨。
人心在迷茫中尋找,而道德就是它的答案。宋朝司馬光寫《資治通鑑》,認為周朝管理秩序的敗壞,始於周幽王、周厲王喪失君德。漢朝管理秩序的敗壞,又何嘗不始於漢桓帝、漢靈帝的荒誕無道?當元朝的馬蹄踐踏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之後,我們再也看不到道德的真相。從朱元璋開始,管理當局已經習慣於利用道德的外在形式來欺騙和奴役老百姓。我們對明清時期的印象,造成了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誤會,後來“五四運動”所打倒的,就是這種可恥的偽道德。可是,真正的道德到哪裡去了呢?
文化的變遷,說到底是人心的變遷。其中分分合合的奧秘,決不是進化論能夠解釋清楚的。我們甚至可以說,進化論其實也是一種文化,其實也是一種人心。當我們看著時間,它永遠向前,決不後退,於是就會錯覺,好象歷史在不斷地進步。現代人相信進化論,認為改朝換代就是歷史進步的證據。殊不知,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