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兩者能不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呢?也就是說,能不能在分析上市公司內在價值的基礎上,預測股市特別是個股的未來走勢呢?
格雷厄姆說,這樣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即使華爾街上的絕大多數證券分析師,他們的主要精力也是放在預測“總體”市場而不是個股走勢方面的。
格雷厄姆觀察發現,大約1927年以前,側重點放在上市公司內在價值分析上的證券分析方法,還頗為盛行;從此以後,股市走勢圖的技術分析方法開始盛行起來,並且追隨者越來越多。
可是他說,如果有人想純粹地從股市發展的歷史表現中挖掘材料,用它來預測未來走勢,那麼這和占星術和巫術恐怕沒多少區別。
這方面最典型的是弗雷德裡克·馬考勒1925年在美國統計協會會議上的一番評論。他說,他曾經幾千次地拋擲硬幣,假設硬幣的正面朝上表示股指“上升1點”,硬幣的背面朝上表示股指“下跌1點”,然後據此繪成一張股市“走勢圖”。
說這是一張“股市走勢圖”還真的非常貼切。因為它在各方面都和典型的股票圖表非常相似,同樣有阻力點、趨勢線、雙頂形態、積聚區間等,只是你再也不能從中找到它未來的“頭部”和“底部”在哪裡!
格雷厄姆認為,透過股市走勢圖等圖表分析來預測股市走勢,這不是一門科學,也不可能在實踐中取得持久成功;偶爾取得的“成功”,也根本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那麼,圖表分析法為什麼會一直風行到現在呢?他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它與那些毫無章法的投機行為相比,還是有一定“優勢”的,它至少能給人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從邏輯推理上看,利用圖表分析預測股市走向,它的理論基礎主要有兩點:
一是投資者關注的個別股票以及整個股市大盤,恰好反映了那些對它感興趣的投資者的行為和態度。也就是說,主客觀兩方面恰好是吻合的。
二是投資者關注的個別股票以及整個股市大盤,它們過去的表現依然能代表著未來走勢。
格雷厄姆認為,這兩點顯而易見都是不成立的。即使投資者利用圖表分析,對個別股票或整個大盤過去的走勢瞭如指掌,也不意味著就能在未來實際操作中有多少獲益。因為歸根到底,上市公司過去的每股收益對其未來收益有一定參考,但這種參考本身是不可靠的。
他說,這頗有點像買賽馬彩票。如果你買了賽馬彩票後,對它進行孜孜不倦的研究,從各種各樣的圖表分析中掌握有關參賽者相對優勢的各種資訊,也無法保證你就能從賽馬博彩中取得成功。
他說,對個別股票的預測,除了這種常用方法,還有一種是建立在考慮總體和特定商業環境、貨幣利率、政治前景等各種經濟因素基礎之上的機械預測,這種方法在實踐中同樣處處碰壁。
這種被稱為“高爐理論”的預測方法,最早是克利夫蘭德信託公司的C·里昂納德·P·艾勒斯倡導的。其主要觀點是:證券價格通常在使用中的高爐數減少到總數的60%時達到最低點,在使用中的高爐數增加了60%時達到最高點;債券價格在生鐵產量出現低點後大約14個月時達到最高點,股票價格在生鐵產量出現低點後大約2年時達到最高點。
他說,這種方法看起來神秘莫測,實際上很難令人信服。
他強調,他只能從事證券分析,難以勝任個股預測。雖然這兩者之間有相通的地方,但前者強調要透過某種“安全邊際”來保護自己、保衛投資成果,而後者則否認這一點。
【格雷厄姆智慧結晶】
格雷厄姆認為,投資者如果想從過去的股市走勢中找到未來發展軌跡是徒勞的。你當然可以參考它過去的走勢,可是這與它未來的走勢又有什麼必然關係呢?
分析具體股票時要考慮的因素(1)
證券分析的目的就是回答,或幫助回答一些非常實際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恐怕要是:出於某一特定目的,應該選擇購買什麼樣的證券?對於證券S,究竟是應該買入、賣出還是持有?在考慮解答所有這類問題時,都會有意或無意碰到下面4個主要因素:①證券;②價格;③時間;④人。更完整地表達,可以用這樣一個問題來概括:某人I是否應該在某一時間T,以某一價位P買入(或賣出、或繼續持有)證券S。於是又產生了一些相關的話題,比如討論這四個基本因素的相對重要程度。
——本傑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