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的人太幸運了,當然你要能活下來。
譚笑穿越的時間太晚,讓他錯過了這一大好的機會,但是,一個會欣賞的人也能引來大師的青睞----人都需要共鳴。所以他設計了這個紀念館。
紀念館就座落在零陵行營的旁邊,因為知道了要“大考”,他賭那些考官們會在此落腳,所以他把行營邊上的幾座庭院全買下來,連成一片,稍加修繕,就成了這座紀念館。建築載體很輕易解決了,但裡頭的內容卻不簡單:要不是他後世駐守的基地本身附帶有一間革命歷史教育博物館的話,他也想不出那麼多的花樣。為了搞好這座紀念館,他沒少派人去廣州搞那些老照片和資料,為此還欠了陳重不少人情。
蔣介石還沒進行營就被這座紀念管吸引了!雖然外表既不宏偉也不壯觀,但正匾上“北伐”兩個字就夠了!蔣介石沒想到在這裡會見到關於北伐的紀念館,算是譚笑的奇兵奏效。他居然不進行營就直接來到館前觀望,恰好掃地的老人家出來撞見----於是老人家就成了導遊。這老人家可不是一般人,是譚笑在零陵那些窮酸落魄文人中精心挑選的。領著份高薪,平時也不用做事,包括清潔維護都有下手去做,只是讀讀書研究一下北伐資料。剛好過年這幾天下人都回家了,他才自己清潔一下門前落葉。以他的修為自然一眼認出這個全身戎裝的上將是誰。人老精鬼老靈,這老頭還就故意裝不認得,只是上前當是一般軍官見過禮就是了。
老蔣一大早心情不錯,還以為人家不認得他,拼命暗示手下別點破,就隨老人家進去參觀了,幾位大員和侍從室的隨侍、警衛連忙跟上。
“館子建好不久,還沒對外正式開放。”老人家介紹道:“但是,過了年來人就多了,縣裡規定,公立私立的學校開課前,學生都要來這裡參觀,好讓那些學子們懂得他們學習的目的到底是為什麼,他們為什麼能夠有那麼好的環境讀書,是誰讓中國統一起來的……”
光這幾句話,就讓蔣介石一時心潮如湧。剛進大門的一塊石碑上,就有一段白話碑文,署名的竟然是譚笑!“……北伐的革命壯舉,是彙集了孫中山總理一生的國民革命之經驗總結而發出的全民族吶喊!因為北伐,國家得以統一;因為北伐,賣**閥得以被打倒;因為北伐,中華民族看到了復興的希望……以蔣公介石為核心的黃埔革命軍人實為真正的革命正統,他們接過了孫總理手中的革命旗幟,把三民主義的陽光灑遍了中華大地,暖透了華夏九洲……”
通篇碑文不乏肉麻其詞,直接吹捧,但觀看的蔣介石和大多數黃埔出身的隨員、侍從無一不如沐春風!特別是關於革命正統的一段,直暖到蔣介石的心裡去了:當初他在南京另立政府,就一直被廣州政府痛罵背叛革命,至今,**人依然在說。巨石上這篇碑文的註解,似乎就是刻石永存的最終定論一樣,讓他有已經百年之身卻看到自己流芳百世的感覺。
至於在碑文最後一系列的口號式結尾,在後世看來是肉麻之極,但在蔣介石的眼前,卻似乎看到了萬民在發出擁戴的呼聲!
好不容易平復下來的蔣介石隨著老人轉進長廊:這條本是仿蘇州園林風格的花廊被改造成了長長的歷史圖卷。由於時間的倉促,本來擬請名師精心繪製的油畫被譚笑臨時改為動用大批木刻匠人制作的版畫,這些版畫以連環圖的形式記載講述了從陳炯明背叛革命到南京政府成立的一段歷史,那些版畫刻鋒剛勁而線條簡明,只有兩色印刷的大色塊表現風格,恰好是歷史的滄桑與程序的悲壯的最好表現!
在這些畫面中,蔣介石彷彿看到了當年那批面容稚嫩的革命者簇擁著自己東征北伐!似乎看見了惠州城頭橫刀笑立的陳明仁,似乎看見了曾經勇猛如虎的蔣鼎文血流如注不下火線……一瞬間,他甚至想起了那些遠去的,淡忘的戰死在樟木頭、棉湖的黃埔一期生。…。。無數的面孔在腦海掠過,甚至有如今國共兩途的葉劍英、陳賡、**…。。壯烈中也有溫情:他、葉挺、葉劍英三人死死守護著硬要到前線的孫中山,前邊就在交火,情況萬分危急……援兵到了,來了個領兵的胖子,孫中山馬上讓他們壓到前邊幫忙,放心不下的他不願走,葉挺過來一句話:“就憑譚公那左右開弓百發百中的槍法,那一雙鐵掌,咱們三個加起來都不是對手!咱們走吧!”那一天他認識了譚延輳В�俏緩罄從癯傷�退蚊懶浠槭碌暮眯值埽 ��緗瘢�紛駙忠慘躚嫋礁嫋耍〔瘓跫洌�叫星謇嵛奚�畢攏�
委座落淚,隨行人員哪敢怠慢,真感動者有之,假激昂者有之,一時間,滿座衣冠如巾。
參觀半途,有人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