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趙無恤故作神秘地說道:“先生,其實,小子曾夢到過周文公,他教給了我這一套數字,我暫且將其命名為……周髀數字!”

“周髀數字?”聽上去好厲害的樣子,計僑重重地點頭,他對趙無恤的陳述十分信服。這世上的大能們,時不時會夢到古之賢人,聽說魯國的賢士孔丘也經常夢周公。

“不過,周公他老人家並沒有說可不可以再傳給他人啊……唉,真是難辦。”

計僑心中一緊,難道是那種只傳直系後人的秘術?他頓時一陣絕望,他可以腆著老臉拜師,但除非自殺去九幽的大司命、少司命處報道重新塑造成人,否則成不了君子無恤的兒子啊!完了,完了,這神秘的周髀數字將和他失之交臂。

他痛心疾首,眼前一黑,卻聽到趙無恤繼續說道:

“其實,我這愚鈍的小子坐擁這等神奇演算法數字,就像是匹夫懷璧,實在是暴殄天物。按小子想來,先生是算學奇才,周公其實應該託夢交付予你,才是利於萬世萬民的事情,就如同寶劍贈勇士,胭脂贈佳人一般。所以我本該代為傳授,只是小子受了父親任命,後天一早就要去成地做鄉宰,恐怕暫時沒這時間了。”

又看到一份希望的計僑喃喃自語道:“一定有兩全之法,一定有的!”

趙無恤彷彿此刻才想起來,“小子弱冠之年,就要治理百戶鄉邑,許多事情都不甚瞭解,要是能有一位經驗老到的計吏在旁輔佐……”

他隨後用一副“你懂的”眼神看著計僑。

計僑秒懂。

他是下宮的首席計吏,爵為中士,能時常在家主趙鞅身邊走動,俸祿又高,還能過手整個趙氏近百萬人口的財政。

但成邑,只是個百戶小鄉,計僑一直負責管理各地上計,所以清楚那裡十分貧瘠,宗族民眾難馴,比起趙氏大本營下宮來,段位差了不知道幾重。

但此刻他卻毫不猶豫地一拍大腿,站起說道:“小君子勿憂,僑這就去遞交辭呈,申請調去成邑做計吏,小君子……不,主上你可千萬不能不要我啊!”

……

不提計僑大半夜去遞交辭呈,給已經入睡的趙鞅造成了多大的麻煩,而在少了計僑這個頂樑柱後,又讓已經接近年尾的上計工作效率降了幾成。

只說翌日清晨,趙無恤穿著一套漆成玄色的小牛皮甲,帶著從廄苑裡選出的五名健壯少年,來到了下宮校場。

他腰間挎一柄匠人新打造的青銅“長劍”——那匠人雖然叫它長劍,但趙無恤用手一比劃,發現卻僅有兩尺!

周尺合23。1厘米,兩尺,也就是半米不到,這也叫長?這是短劍吧親!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對於青銅劍這種武器來說,兩尺真算長了。那匠人接下來向趙無恤展示了真正的短劍,也就一尺來長,鍛成柳葉形,僅能用來防身,或者貼身行刺。比如那把天下聞名的魚腸劍,其實就跟後世的匕首差不多。

晉國軍中士大夫通用的佩劍以兩尺為標準長度,三尺之劍天下罕見,畢竟這時代的鑄造鍛造技術有限,銅錫的延展性就那樣,太長則容易斷裂。也許要在點了鍛劍專精的吳越之地,才能找到幾把能用的真。長劍……

趙無恤之所以來到這裡,是為了檢視家司馬交付他手中的第一支武裝力量。

晉國的軍隊建制分為:軍、師、旅……

看到這兒,您可別急著罵。其實趙無恤剛知道這春秋時代的軍隊建制時,也差點咬掉了舌頭,但他翻了翻周禮和晉國軍法《宣子之法》,上面的確是這樣寫的:

凡制軍,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周天子可以建六軍,大諸侯國如晉、齊、秦等建三軍,次國如宋、鄭等建二軍,小國如曹、邾等僅有一軍。

軍將皆由卿擔任。軍以下,二千五百人為一師,師帥皆由上大夫、中大夫擔任;五百人為一旅,旅帥皆由下大夫擔任;百人為一卒,卒長皆由上士擔任;二十五人為一兩,兩司馬皆由中士擔任;五人為伍,伍皆有伍長,由下士擔任。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數字,晉國的三軍,實際上都超過了周禮規定的數額,甚至趙氏動員起來的半軍之數,便超過了三萬兵員。至於周天子,現在連養滿編的一軍都困難。

軍師旅這些名稱自古已有,所以春秋史書上才有“三軍敗績”“王師勝績”“不振旅”這樣的說法。

反倒是後世外國的軍師旅,是翻譯過來的名稱。

統領這二十人的兩司馬,名為羊舌戎。其人二十餘歲,長得圓頭虎軀,下巴上蓄了須,著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