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5部分

賞賜的戰利品還沒用,就等著孩兒退役後,給他迎娶頭人的二女兒。“

孫琮點點頭:“怎麼?人都說廣西瘴癘之地,一個老漢說話也如此雅緻,語句通暢不說,還頗有條理。那老兒驕傲地笑著:”瞧大人說的。如今咱也是官宦之家,我家兒子明年退役是要當縣尉的,小老兒為此特地聘請了一名村夫子,幾年薰陶下來,若還說不了一句囫圇話,那不是小看了咱家了。“

趙興攤開手,笑著說:“這就是文化的魅力。這就是文明的征服力,走,不要多說,這家孩子服役的時候,我曾來他家送牌匾,我記起來了,這家好像是賓州人。”

趙興拉著孫琮走,是因為那座牌樓的事情。這家人雖然竭力模仿官宦人家地氣度。終究還是文化底蘊上漏了怯。他修建的那座牌樓是狀元坊,仿製的還四不像,而按照大宋禮制。這種牌樓只有進士及第之家,才準修建。

趙興可以猜到這座牌樓的來歷,大約是那位服妖軍軍士在廣州混久了,知道這樣式的牌樓極其崇高,而整個廣州沒幾位進士,目前只有趙興的府邸前有一座“及第坊”,章還沒來得及修建就走了,現任廣州知府李格非則一直居住在官衙。沒有在廣州置產的意思,於是。這座牌坊罕見的寥寥無幾。那廝肯定是看了趙興牌坊地模樣,便在自家府邸仿製。廣西天高皇帝遠,再加上這人眼看就要當官,左右的人都沒跟他計較,於是,這座有牌坊的客舍就成了碼頭上最顯眼地建築。

“紫雲軒的茶香鴿,還有鱘魚膾,老丈,你這靠近江邊。我要生鮮的活鱘魚”。趙興一邊向屋裡走,一邊吩咐客舍老闆。客舍老闆連聲答應著。趙興扭頭向孫琮介紹:“我點這兩樣菜都是邕州特色,其中茶香鴿是用茶葉烘烤燻出來的煙燻鴿,茶葉的香味浸透到肉裡,滋味極佳。

吃這種鴿子,需要喝烈酒,我馬車裡有揚州白酒,咱們吃白酒,吃肉吃膾,滋味別提多好了……“

老闆躬了個身子,討好的說:“大人,今天我們客舍還有從廣州快船運來的冰鮮海膽與日本鰻魚,我再給你做一味海膽鰻魚飯,那就啥都全了。”

趙興停住了腳,詫異的問:“在這荒郊野外,偏僻地邕州,也會有人做海膽鰻魚飯,不會吧——我告訴你,鰻魚要掏出魚籽來,用醬浸泡,再加上少許芥末金葵,鰻魚要烤半個時辰,一邊烤一邊刷油,這樣,油料慢慢的滲入鰻魚中,再被火烤出來,只留下油料中地調料。

如此,油滲入鰻魚肉裡,再被烤出來,反覆半個時辰,鰻魚肉才能烤好,而後蒸一碗蒲甘香米,上面鋪上一層烤鰻,再把浸泡好的海膽卵撒在鰻魚上,而後用愛理不理的態度隨意拌兩下——記住,一定要用愛理不理的態度拌飯。因為攪拌勤了,烤好的鰻魚塊就會被拌碎,而一點不攪拌,鰻魚海膽的滋味浸透不到米飯裡頭,吃起來不夠味……“

趙興細心的向老闆解釋海膽鰻魚飯的做法,這種飯在《非誠勿擾》電影中曾出現過,但電影中的吃法卻是錯誤地,日本人不喜歡絕對不在上面打個生雞蛋。趙興是聽過韓國老闆地嘮叨,才知道究竟,這一刻,能夠重新吃到海膽鰻魚飯,讓他嗅到了過去的氣味,一時之間,他地兩眼有點溼潤。

孫琮卻在那裡不知趣,他撇撇嘴,說:“人都說趙離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如今我可是知道了,拌的飯也要那麼多窮講究。”

趙興走了幾步,又好奇的停住腳步,反問說:“老丈,怎麼這邕州也有海膽鰻魚飯?”

老丈笑了:“趙大人,這是陳督師帶來的喜好,他在邕州聽了幾天,每天都讓人送海膽鰻魚宴。等他走了,這個風尚也留了下來,我邕州水路直通廣州,海里的東西原也不稀奇,只是這用冰凍的方式運送海鮮的風尚,也還是陳督師帶來的……”

老丈這裡說的陳督師指的是陳不群,他的正式稱呼是廣南東路沿海置制司水師提轄,而民間稱之為“水軍都帥”,傳來傳去,成了“陳督師”,“師”是個尊稱,不是官名。

若是陳不群帶來的風尚,那就沒有疑問了。這傢伙隨著趙興闖了一趟海,將趙興的習慣學了個十足。此次從水路攻陷大理,功勞都被張田佔去了,心中一定有點不舒服,到了邕州,他藉機耍弄一下廣西土豹子,順便搬來了最難弄地冰鮮海膽鰻魚,以顯示——雖然我弄的很多戰利品。但老子從來不愁錢,看到了嗎,我吃的東西都要專門從日本運過來,那點錢算什麼,我所喜好的是“名”,但你們卻不給我應享的榮譽。

趙興是喜歡從細節看清整體的人,老闆這一解釋,他已明白陳不群心有不滿。不過,今後陳不群應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