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自1980年以來的所謂全球化時代的變化。這裡的權威研究同樣來自世界銀行,該機構的目標也是建設〃一個沒有貧困的世界〃。
第一,絕對貧困人口的數量從1987年的11。8億下降到了1999年的11。7億,不過在1990年時曾經躍升到12。9億,這也反映出米拉諾維奇選擇的1988~1993年的考察階段非常特殊。
第二,絕對貧困人口的大規模減少發生在充滿活力的東亞國家,從1990年的4。86億減少到1999年的2。79億(包括中國在內)。如果不包括中國的數字,則是從1。14億減少到0。57億。中國自身的絕對貧困人口的數量在1990~1999年間從3。76億減少到了2。22億。快速的經濟增長大幅度減少了貧困。這在今天與過去兩個世紀的總體情形一樣,仍然是真理。
第三,南亞國家的極端貧困人口的數量在1990~1999年出現了輕微下降,而在東歐和中亞(前蘇聯國家)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卻快速增加,從1987年的2。17億增加到1990年的2。41億,到1999年又增加到3。15億,非洲的情況尤為嚴重。
第四,貧困的發生率在東亞各國大幅度減少,從1990年佔總人口的30。5%減少到1999年的15。6%,如果不包括中國,則是從24。2%降低到10。6%。中國自己的貧困率在9年時間內從33%下降到不足18%的水平,這無疑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快速的大規模減貧運動。
第五,在20世紀90年代,南亞各國(主要是印度)的貧困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