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的運河已經成了制約南北商貿的瓶頸。
河運相比海運,只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安全。可是隨著海船技術的進步,海上的航運已經相當安全,尤其是沿海航行,很多經驗豐富的船長閉著眼睛都能做到。
之所以還長久的保留運河,不惜高昂的維護費用,一來是出於對海洋的恐懼,二來則是運河上下有百萬船工,他們都指著運河活著,一旦由河運改成海運,他們就會失去生活來源,甚至會造反。
不過這些對於張恪並不是問題,不論多少船伕造反,都有把握壓下去。而且最重要的是張恪手上有龐大的海外勢力,無論是種田。還是繼續當船工,甚至經商發財,都有辦法安置。有了更好的出路。只要腦筋正常,不但不會反對張恪,而且還會忠心擁護王爺。
果然,隨著訊息公佈,天津越發熱鬧起來,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甚至京城的富商全都聚集過來。
原本的城中都不夠住了,甚至要圈地建造新城。
而就在這時候,張恪又公佈了另外一條全新的政令。那就是長蘆鹽場分割槽承包,廢除以往的專賣政策,凡是取得開發資格的鹽商,只要每斤食鹽繳納三文錢賦稅。隨便生產買賣。朝廷不得干涉。
“到底對食鹽下手了!”
茶樓之中,聚集了數十位穿著華貴,珠光寶氣的商人,他們有來自東南的,有來自遼東的,還有來自山西等地,如今全都聚集到了天津,向他們這樣的人。還有數百位。
“呵呵,若是知道了王爺的新政。只怕天底下十之**的商人都要趕來啊!”說話的是一個噸位在三百斤以上的大胖子,此人正是黃德祿。
他算是最早和張恪打交道的晉商,範永鬥等人被幹掉,黃德祿僥倖活了下來,從此之後,他徹底改弦更張,緊跟張恪的步伐,再也不敢有別的幻想。
在他的對面,則是坐著包士卿。
幾年時間下來,他已經儼然東南商界第一人,人也發福了,只是一雙黑亮的小眼睛,光華四射。
“黃兄,我早就說過,王爺雄才大略,光是改河運為海運,還不值得王爺費這麼大的勁頭,甚至把老巢都搬過來了。看王爺的意思,日後天津就成了北方的中心了。”
黃德祿一口喝乾了茶水,眯縫著小眼睛笑道:“那還用說,有海運便利。再加上食鹽,要不了幾年,天下的財富都要聚集津門了。”
黃德祿說著,嘿嘿一笑。
“包老弟,你是王爺的心腹,老哥想和你打聽點事情。”
包士卿笑著一伸手,“老兄請講。”
黃德祿看看四周,壓低聲音,問道:“老弟,你說這鹽場背後有沒有什麼門道啊?難道以前的窩本,灶戶,分割槽賣鹽啥的,全都沒了?”
包士卿微微一笑:“老兄,你是想問這些東西能不能轉到你的手裡吧?”
一語道破心思,黃德祿倒是不怎麼在乎,笑道:“要是能有不更好嗎!”
“肯定不會有了。”
包士卿嘆道:“其實我也沒有想到,王爺的手筆會這麼大,直接將延續一千多年的食鹽專賣給廢除了,真是霹靂手段啊!”
其實張恪早就對鹽商壟斷暴利非常不滿,他們造成的結果就是朝廷收不到稅,老百姓吃不到便宜的食鹽,只是肥了中間的一群豪商和官僚,極端不可取。只不過這些鹽商和晉商一樣,實力雄厚,在朝廷有太多的代言人。
而這一次東南截斷漕糧,也有他們的影子,不過是想借機推高物價,撈取暴利。但是他們顯然沒有料到,張恪剿匪是假的,而真正的目標卻是他們。
東南的海商歸附了,晉商被懾服,也就剩下一幫鹽商,正好到了處理他們的時候。
新的鹽法將長蘆鹽場劃分成諸多小塊,每一塊鹽田作價十萬兩,公開拍賣,凡是買下鹽田的,就能組建公司,生產食鹽。
按照生產數量,繳納稅賦之後,就可以運到各地銷售,什麼限制都沒有。
黃德祿早把張恪的鹽法讀了好幾遍,心中仍有不少疑惑。
“包老弟,光分了鹽田,可是沒有灶戶,又怎麼產鹽啊?王爺就不怕產量不夠,價格暴漲嗎?”
“哈哈哈,黃兄真是多慮了,誰告訴你一定要有灶戶才能生產食鹽。其實兩淮等地早就有鹽田了,把海水引入挖好的池子,用陽光曬乾就是了。雖然陽關沒有燒火來得快,可是別忘了池子可比鍋大,產量只會成千上萬倍的增加,而且還省了柴火錢。”
“原來如此。”黃德祿點點頭,突然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