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播,

產生了非常強烈的效果。蘇聯礦工跨共和國獨立工會——他們一直是葉利欽的支

持者——宣佈全國礦工大罷工。白宮前面聚集了大批莫斯科市民和來自外地的葉

利欽支持者,人數達10萬之眾。

政變者既沒有周密的計劃,又沒有人民的支援,3 天后就以失敗告終。

戈爾巴喬夫回到莫斯科,宣佈了一系列措施,蘇共從國家政權和軍隊被排擠

出去,組織陷於癱瘓。他還宣佈,在蘇聯總統和俄羅斯總統兩人之一不能履行職

務時,即由另一人履行。8 月24日,戈爾巴喬夫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建

議蘇共自動解散。翌日蘇共中央書記處發表宣告,宣佈接受自動解散蘇共的決定。

8 月29日,俄羅斯最高蘇維埃決定暫停蘇共在全國的活動。至此,執政74年的蘇

共頃刻土崩瓦解。八一九事件直接導致了蘇共的亡黨,也對克格勃造成了災難性

的後果。在莫斯科的盧比揚卡廣場克格勃總部前面的捷爾任斯基銅像被人們推翻,

克格勃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分裂:克留奇科夫是政變主謀,但是一些克格勃上層

和中層人員卻站在反對政變的力量這一邊。斯捷爾里科夫是一例,普京又是一例。

克格勃本身即使在蘇聯局勢混亂當中仍保持了較高的效率。緊急狀態委員會在奪

權的同時,列寧格勒的克格勃接到了逮捕索布恰克的命令。8 月19日索布恰克正

在莫斯科和葉利欽一道商討反政變的對策。當晚乘飛機趕回列寧格勒。他不知道,

列寧格勒的克格勃武裝人員已經在機場等候他,準備執行逮捕命令。這是索布恰

克從政以來第一次遇到這種人身危險。他走下飛機舷梯,發現轎車已經停在舷梯

旁,普京和一些武裝警衛護送他上車,安全地離開了機場,克格勃人員見到普京

和他的武裝警衛,不敢造次。

8 月19日到21日,葉利欽在莫斯科和政變集團對峙,列寧格勒作為第二大城

市,卻沒有捲入政變,還防止了軍隊的進駐,普京在這裡面發揮了決定性的影響。

列寧格勒軍區接到了莫斯科緊急狀況委員會的命令,準備派兵進駐市區,控制列

寧格勒。普京在保護索布恰克安全返回列寧格勒家中之後,徹夜奔走在列寧格勒

克格勃和軍區之間,和有關各方面展開了緊急磋商和協調。普京向軍方力陳:列

寧格勒沒有問題,並不需要軍隊進駐,如果軍區一定要派兵,可能引發不利的效

果。在普京的大力斡旋下,列寧格勒軍區最終按兵不動,街頭就沒有出現蘇軍的

坦克,也就沒有發生不幸的流血事件,使市民和外國遊客、商人稍覺放心。

普京在這種危機的關鍵時刻,沉著鎮定,處變不驚,一方面親自帶武裝警衛

到機場接索布恰克,以免索布恰克被克格勃逮捕,另一方面又向列寧格勒軍區做

工作,要求軍區不要輕舉妄動。普京的危機管理能力,在這一次危機當中,得到

了提高,索布恰克也因此對他更為器重。也有報道說,普京在列寧格勒一直仍然

為當地的克格勃工作,主要任務就是監視和彙報民主派人士的動靜。

機場保駕那一幕,索布恰克一直以為是在緊急時期,普京為了保護他而採取

的措施。他後來回憶道:“此事過後很久我才從其他人嘴裡瞭解到普京在這一事

件中扮演的角色。他從不宣揚自己的成績,身上透著一股可靠、忠誠和自信的精

神。”

據俄國報紙透露,在蘇聯解體之前,普京就退出了蘇共,但是沒有透露具體

時間。筆者推測,普京當在1991年7 月和12月月之間,亦即葉利欽和索布恰克退

出蘇共之後和12月蘇聯正式解體之前。

政變成為蘇聯解體的催化劑。立陶宛已經獨立,波羅的海另外兩個小國乘機

宣佈脫離蘇聯獨立。緊接著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亞塞拜然、烏茲別克、

吉爾吉斯、塔吉克、亞美尼亞、土庫曼和哈薩克相繼獨立。1991年12月7 日,俄

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這三個斯拉夫人國家的總統在明斯克宣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