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圍?
既然是女的,應該是三圍才對嘛!
劉芒胡思亂想著,卻沒和系統計較太多。畢竟是活動贈予的召喚機會,唉,就那麼回事吧……
原本還打算把另兩個召喚機會都用掉,但系統提示,每天只能召喚一次,今天沒有召喚機會了……
……
暫留在薊縣的這些日子,每天要辦的事很多。當然,劉芒不會忘記使用兩次召喚機會,分別召喚了統御和智力人才。
這幾天,只要有時間,劉芒都會去書院坐坐。
劉芒已經打聽過了,書院的老先生姓戚,名字卻沒人知道,大家都喊他戚先生。
不知為什麼,劉芒很喜歡聽戚先生講故事。和劉芒有相同愛好的,大多是些販夫走卒。
戚先生創辦的這個書院很開放。
外來旁聽者,不論年齡身份,只要不亂說亂動影響他人讀書用功,都可隨便出入。
而戚先生除了給自己的弟子解讀經典答疑解惑外,只要有時間,幾乎每天都會在大屋裡,給眾人講小故事。
戚先生所講的故事,大多是和忠孝仁義有關的,通俗易懂的真人真事,而又以“孝”的故事為多。
教化世人,目的是引導人們趨善避惡。所謂百善孝為先,而孝順父母便是孝道根本。
穿越到漢末,父親劉滿養育劉芒多年,母親郭氏對劉芒無比溺愛。
對於二老,劉芒心存感激,但卻不能盡孝道。而且,老爹劉滿還受自己牽連,被高氏害死,這讓劉芒很內疚。
也許,正因如此,劉芒經常來戚先生的書院,聽老先生講孝道故事。
這一天,戚先生講的是“蘆衣順母”,說的是孔子弟子閔損的故事。
閔損之母早亡,繼母虐待他,給兩個親生兒子穿暖和厚實的棉衣,而只給閔損穿用蘆花填充的衣服過冬。閔損的父親發現了,大怒,要休掉妻子,閔損阻攔,勸道:母親在,我一人受苦;母親被休掉,我和兩個兄弟都要受苦。其父和繼母都深受感動,從此善待閔損。
故事講完了,聽熱鬧的販夫走卒們散去了。
劉芒聽了故事,回想著父母對自己的好,不禁神傷。沒有像往日一樣立刻離去。
而照例,戚先生講完故事,弟子們會議論一番。
眾多弟子,大多是說些沒有太多營養,就事論事的話。
只有一個清瘦的年輕人的發言,引起了劉芒的注意……
第0059章 先他人之苦而苦
眾弟子的議論,從閔損“蘆衣順母”的故事,逐漸延伸至當今亂世。
兵火四起,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弟子們感慨之餘,也多搖頭嘆氣,稱一介書生,無回天之力,救民於水火。
一個清瘦的年輕人長身而起。
這年輕人應該只有二十出頭的年輕,可是頭上卻已現白髮。
和身子同樣清瘦的兩頰,深深凹陷如深溝,不仔細看,很像是兩道刀痕。
年輕人說話很沉穩,聲音不高,但卻有一種和其清瘦身材極不相稱的鏗鏘。
“學生以為,方今亂世,眾生之苦,無以復加,吾輩雖無救民於水火之能,但可效仿閔子,苦己樂人,先他人之苦而苦。”
年輕人的話,博得讚許一片,戚先生也肯定地點著頭。
劉芒皺起了眉頭,他覺得這年輕人說的話好耳熟。
劉芒的神情引起了戚先生的注意,開口道:“這位小友何不說兩句?”
劉芒愣了半晌,才反應過來。
老先生髮話,不說幾句,倒顯得對老先生不夠尊重。
不像前世聽課時渾渾噩噩迷迷瞪瞪,連續多日聽故事,劉芒也的確有所感悟。
站起身來,劉芒朗聲說道:“在下以為,閔子所為蘊含的大道義,正如方才這位小先生所說。”
劉芒不知道該如何稱呼那年輕人,便按年齡,給人家冠以“小先生”的稱呼。
這個很沒文化的稱呼,引起眾弟子輕聲哂笑。
戚先生善意笑笑,那年輕人沒有笑,只是客氣地對著劉芒淺搭一躬。“學生朱說(音悅)。”
劉芒衝二人笑了下,道:“我沒讀過書,但朱小先生所說的‘先他人之苦而苦’,我覺的很有道理。”說道這裡,劉芒突然想起一句名人名言,“呃……我想說的是,讀書人就應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劉芒此言一出,滿堂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