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寧採臣也不知自己早已將這黃袍怪得罪了一個底朝天,也沒那許多除魔衛道的心思,百花羞公主還是留給唐三藏他們解決的好……
也不看那宮閣九重祥瑞多,落落玉階文武繞,雖是好一派大國風光,寧採臣卻無心去看,辨了方向,就往西行。
西行人少,卻是山多,不一時,又是一山方圓數百里,只不知那山如何造化,頂上卻是個平的。那一對兒從太上宮內逃出的活寶,銀角望了天上,怒道:“那曾有人從我頭上過,他若敢,我自叫他知曉我的厲害……”
金角朝著他的額上就是一巴掌,罵道:“道祖為了他要開‘丹元大會’,你我不思量怎生瞞過下凡這罪,還去招惹他?你這潑貨,真是個沒長眼子的。”銀角嘟囔了幾句,卻是不敢爭辯,只將那羊脂玉淨瓶翻來覆去地玩得愛不釋手。
寧採臣望了西方而行,也不比等閒,等閒魔怪也不敢惹他,他也不去招惹別人。只到日當正午,寧採臣才瞧了地上一溜寺院,寺院中各方行腳僧人往來,訊息再是靈通不過。
望在空中,那是祥光瑞瑞;行得近前,就見一對金剛高坐,金甲燦爛,寶帶飄香,卻是個香火旺盛的寺廟。廟頭橫的匾額,上書“敕建寶林寺”,也是金漆鋪就,奢華異常。
寧採臣邁步進去,有僧灑掃,有僧誦經,自也有僧迎客。斜披了大紅袈裟,那僧見有客至,合什道:“深山古廟,善信難至。今得君子,實是萬喜。”
寧採臣也不知這僧人為何如此客氣,只隨了一禮,道:“心誠處,自無遠近。”
僧人也是一笑,道:“客人有此心,當時緣分至了。”
這話說得更是奇怪,寧採臣也好奇地問道:“緣分至了?此話怎講?”
那僧人合什稱罪,道:“今日來了兩位貴客,只是這二位談禪論道,閒時還說些諸子百家,我這院中佛學精深,卻是不察旁門。萬望公子,做個陪客?”
寧採臣沒想到自己上門問個路,反而先被拉了壯丁,不免笑道:“晚生姓寧,不知長老如何稱呼?”
那僧人道:“貧僧智明,卻是亂了方寸,讓寧施主見笑了。”說著就領寧採臣往內走去。
寧採臣得了空,便問道:“聽聞此處有座‘白鳳城’,不知離此地還有多遠?”
那智明腳下一停,詫異地看了寧採臣一眼,半晌才道:“原來你是別國來客。切記切記,今日莫要提這‘白鳳’二字,沒得犯了忌諱,貧僧也脫不得干係。”又細細叮囑兩邊,才領了寧採臣再往前去。
第三章 山中微瀾起
山門內有四重,多種些松柏之屬,亭亭蓋蓋,蒼翠欲滴。
智明領了寧採臣過了三重山門,等到四重在望,卻不前行,轉往林中而行。
林間小路,青石鋪就,殘冬時飄落的松針依舊,綿綿實實,踏腳無聲。寧採臣隨那智明轉過一處山石形成的屏風,便聽琴音泊泊,寧採臣雖然不曾修習樂道,也知道這“伯牙之嘆”。撫琴之人,顯是以伯牙自喻,將好友比作子期,在這松林之中,頌前賢之誼,頗得風雅。
就在林中徐行,直到一曲將近,寧採臣才見到那撫琴人。側對來路,盤膝而坐,那琴就擱在膝蓋之上,寬袍博袖,不說那樂音如何,只是見這風儀,便如一抹清流,閒適頓生。聽琴的,斜倚古松,雙目微閉,似睡未睡,只一身布衣,和那撫琴人相異,暮春的陽光灑落,只將他那一頭亂髮在臉上丟擲幾多陰影。
智明也不久留,只輕聲朝寧採臣道:“萬勿提那二字,餘事好說。”說完,朝那浸在樂音之中的二人,合什輕宣了一聲佛號,又往來路歸去。
寧採臣只覺好笑,自己一路西來,還不曾找到那陳師姐所說的琴音源處,卻在此地先聽了一歌。只是既來之,也不必急於一時,更何況這兩人風儀出眾,望之脫俗,只是一曲將近,寧採臣就著林間灑落的陽光,安靜的聽這人一曲。
不一時,琴音三繞而絕,撫琴人望了寧採臣,站起身來,慚道:“一曲未畢,適才不能起身相迎,怠慢了。”寧採臣聽了心中也覺一奇,這人生得一副好相貌,顧盼間自有風流,明顯是個俗家打扮,卻將自個兒當了主人一般。
靠了松樹,閉目而眠的那位,倒像是真的睡著了一樣,似還沉浸在那樂曲中,未能醒來。
寧採臣微微搖頭,朝那撫琴人道:“聞得仙音一曲,實是難得的耳福,哪還敢說怠慢二字。”寧採臣心中稍生憂慮,若是這白鳳城盡數好這琴藝,只怕是源頭難尋了。
那人見了寧採臣答得落落大方,不露半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