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午飯之後;接著會談。

毛澤東不再給赫爾利滔滔不絕的機會。在警告赫爾利“中國的事情很難辦”之後;毛澤東著重談了兩個問題;即聯合政府問題和改組軍隊問題。——這兩個問題;是解放戰爭爆發前;國共兩黨始終無法妥協的最主要的問題。毛澤東說;抗戰以來;“我們從不妨礙國民黨;而國民黨卻來妨礙我們”;一共一百九十五萬軍隊;“有七十七萬五千人來包圍我們”。雖然如此;我們仍然擁護國民黨;以打擊日本侵略者。我們戰鬥在敵後的六十三萬軍隊和九千萬人民;拖住了日寇的尾巴;如果沒有這個力量拖住日寇的尾巴;國民黨軍隊早就被打垮了。軍隊是需要改組;中國人民的公意是:哪個軍隊腐敗;就改組哪個。“而不是英勇善戰的八路軍和新四軍”。

解放戰爭字數:3421 字號:大 中 小 赫爾利認為毛澤東的話不公平;他說蔣介石抗戰八年;是他周圍的腐敗分子利用了他。但是赫爾利依舊認為;關於他帶來的那份檔案是有溝通的可能的;他請毛澤東親自修改檔案上的條款。毛澤東表示;贊成第一條;把第三條放在第二條之前;建議加上聯合政府的條款:“現在的國民黨政府改組為包含所有抗日黨派及無黨無派政治人士的代表的聯合國民政府”;同時;軍事委員會“改組為包含所有抗日軍隊代表的聯合統帥部。”毛澤東強調增加的這一條款意味著: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國民黨只是聯合政府與聯合統帥部中與其他黨派平等的一員。

赫爾利以他對中國極其有限的瞭解;顯然無法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在第二天的會談中;赫爾利表示:“我將盡一切力量使蔣先生接受;我想這個方案是對的。”他甚至表示如果蔣介石願意;他可以陪同毛澤東去見蔣介石;並以“美國的國格”擔保毛澤東在與蔣介石見面後能“安全地回到延安”。毛澤東的回答是:“我很願意和蔣先生見面;過去有困難;沒有機會;今天有赫爾利將軍幫助;在適當時機我願意和蔣先生見面。”可以肯定地說;毛澤東對經過修改的方案在蔣介石那裡獲得認可;持嚴重的懷疑態度。因此;他問赫爾利:“今天把檔案準備好;明天簽字”;不知蔣先生是否會同意?包瑞德上校在一旁說;有赫爾利將軍見證;如果蔣先生拒不簽字;將軍就可以明確地告訴羅斯福總統;我們認為很公平的協議;“毛同意了;蔣不同意”。這時;赫爾利提出一個看似十分尖銳的問題:“我要再證實一下;您是否願意和蔣先生合作;由他當政府主席?”毛澤東的回答是:“他當政府主席。”赫爾利變得十分樂觀了。他問毛澤東;與蔣先生見面的地點如果不在重慶;那麼應該選在別的什麼地方?毛澤東說:“當然在重慶。”

毋庸諱言;美國政府做出的主動接近的姿態;確實給中國共產黨人帶來了某種希望;即希望美國可以成為中國對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調解人。儘管毛澤東終生都對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強國抱有極大的警惕。

赫爾利帶著美國式的天真回重慶去了。

毛澤東沒有想到;首先給共產黨人造成困難局面的;不是美國而是蘇聯。

一九四五年殘冬時節;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到達位於蘇聯克里米亞半島南端的雅爾塔。當時;盟軍對日作戰的大勢是:在由蔣介石指揮的中國戰區;戰局始終沒有好轉的跡象;羅斯福甚至接到過蔣介石表示中國可能不得不退出聯盟戰爭的信函。——而一旦日本從中國戰場脫身;將上百萬軍隊投入英美對日戰場;那麼;在美軍以巨大代價征戰的太平洋戰區和仍讓英軍處在噩夢中的印緬戰區;戰局將會出現難以想象的困難。羅斯福和丘吉爾來到雅爾塔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動員斯大林出兵;直接打擊中國本土上的日軍;以減輕盟軍在亞洲其他戰場上的壓力;推進整個戰爭的迅速結束。為此;羅斯福和丘吉爾決定在戰後利益分配上向斯大林作出讓步。

果然;斯大林對蘇聯紅軍承擔對日作戰“開價”很高。除了從日本那裡恢復一九〇四年日俄戰爭中蘇聯損失的各種權益之外;大部分的條件涉及中國。包括保證蘇聯在中國大連的權益;恢復租用旅順港為蘇聯海軍基地;蘇聯和中國共同經營中東(滿洲里至綏芬河)鐵路和南滿(哈爾濱經長春至旅順)鐵路。另外還有:維持外蒙古現狀;庫頁島南部及附近一切島嶼交還蘇聯;千島群島交與蘇聯。

為了促使蘇聯儘快對日作戰;以犧牲中國主權為前提的《雅爾塔協定》簽字了。

當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如此則我民族之大;憑藉之厚;今日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