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這個諷刺狂人,一分鐘不挖苦人就活不下去,可憐的地球人阿瑟明明智力正常僅僅是因為從猿人進化而來,就被贊福德諷刺為猴子。動不動就說:你怎麼不回樹上去?
小說的主角之一,“黃金之心”號飛船,靠一種名為“無限非機率驅動器”的發動機驅動。無限非機率驅動器的功能是,完成所有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再現所有機率小於等於零的事件。按照小說裡的故事,開始,沒有任何人能製作出這種驅動器,根本無從下手啊。任何製作無限非機率驅動器的企圖,都失敗了。
然後,一個聰明的學院學生,透過一臺“有限機率發生裝置”製作出了“無限非機率驅動器”。他的推理過程如下:如果無限非機率裝置是可以製作的,那麼製作出這個裝置的機率就是一個具體的數值,我只要計算出這個數值,輸入有限機率發生裝置,那麼無限機率裝置就能製作出來。
這個學生就透過有限機率裝置,製造出了無限非機率發生裝置。多麼無厘頭啊。但是你不得不佩服“邏輯上的合理性”。‘漫遊'系列並沒有因為無厘頭而變成一部軟科幻,相反,它儘量讓自己看起來像一部硬科幻,凡事能提供原理解釋的就一定提供。比如,有限機率發生器的製造原理:簡單地把基於單個超微57型亞介子電腦的邏輯電路連線在一個掛在強布朗運動發生器上的原子向量繪圖器上就行了。不會真有人照著去做一臺有限機率發生裝置吧?明知道作者在扯淡,就是忍不住被他逗樂:怎麼有人能一本正經地扯淡到這種程度?
《銀河系漫遊指南》原著是一部廣播劇本,1978年在BBC播出後引起強烈轟動,原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隨即將它寫成小說,化身為小說的《銀河系漫遊指南》成了科幻史上一座里程碑,英文版銷量超過1400萬冊。在英國廣播公司一項調查中,《銀河系漫遊指南》取得“有史以來最受讀者喜愛的小說”的第四位。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顛覆了人類思維的常態。它提醒地球人,面對廣袤虛空,“人”就像“無知的原始人”,人對銀河系事務的瞭解程度,“簡直和一隻非洲蚊子對北京生活的瞭解程度沒什麼區別”。
解讀:
道格拉斯·亞當斯是全球第一個將喜劇與科幻藝術成功結合在一起的作家,2001年5月11日,49歲的亞當斯因心臟病猝然辭世。直到去世前他還在為這部電影構思新的情節和故事角色,所以他被稱為《銀河系漫遊指南》的行政制片人。他去世的前一天,國際天文學協會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阿瑟·鄧特”。將《銀河系漫遊指南》拍成電影多年來一直是數百萬亞當斯迷期待的事情,同時他們也擔心電影版能否保持原著的風格。從1982年製片商買下改編劇本拍攝權的那天計算,影片從醞釀到最後完成拍攝製作,前後跨越20多年時間。我覺得本片沒有宏大製作場景和精美音畫,沒有精彩的故事演繹和劇情設計,甚至對故事的展現也不充分,也許本片算不上一部好電影。也許本片只是忠實於原著,將阿瑟·鄧特的太空歷險喜劇故事於110分鐘影像中再現,這迎合了亞當斯迷們的口味,我們則需要先作一些必要了解。
在古代,你要是擔心天會塌下來,那叫杞人憂天。在幾十年前,以《公民凱恩》成為電影教父級人物的奧森·威爾斯,在美國電臺開玩笑說地球即將被外星人侵佔,無數人信以為真,嚇得差點落荒而逃。地球毀滅,放到什麼時代都是非常嚴重的大事。可《銀河系漫遊指南》不一樣。誰說地球是我們唯一的棲息地?誰說地球毀滅我們就要抱頭痛哭?天外有天在這部幽默而想象力無窮的科幻鉅作裡表現得無比動人。
定製行星是宇宙中一項全新的特種工業,超空間工程師透過太空中的白洞吸取物質,嚴格按照客戶的要求構造各種行星。曼格拉斯人根據泛維度種族的定製建造了“地球”。一個名叫司拉提巴特法斯特的設計師甚至因為設計出漂亮的海岸線而獲獎賞,獎品是地球上一處被稱為挪威的地方。沒錯,根據那個叫做道格拉斯·亞當斯的英國佬的瘋狂想法,地球就是這麼來的。
地球高壽?科學的答案,46億年。科幻的答案,1000萬年。是的,地球誕生於1000萬年前,或者應該說1000萬年前建成。茫茫宇宙中,一個“具有超級智慧的泛維度種族”對關於生命意義的無休止的爭論感到厭煩了,他們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建造了宇宙一切空間和時間中第二強大的電腦“沉思”,向它尋求“關於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終極答案”。整整750萬年後,“沉思”給出了答案——42。面對這個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