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完蛋了;聶士成死了;年逾八旬的宋慶根本指望不上。至於義和團;她已經恨透了這幫暴民;如果緩過這口氣;她一定要殺光這幫顛覆了自己江山的暴徒!一個也不放過!
慈禧心中的江山就是權柄。只要自己掌握著帝國權柄;江山就在自己手中。而只要江山在手;自己的**;物質上的;精神上的;一切都沒有問題。至於戰敗後的割地賠款;一切都不是問題。但她想到一個可怕的情況;一旦自己逃出京師;局勢將徹底失控。連宗室王公們都靠不住;大臣們就更不能指望了。那時候;怕是連一支可靠的保駕之兵都尋不到。再說了;去哪兒?如果洋人尋一個傀儡代替自己;最危險的不是洋人;而是那幫拿著自己給的俸祿;享受著自己給的榮華富貴的大臣們。所以;榮祿說的是對的;必須帶上洋人們支援的光緒皇帝;決不能給他一絲一毫的機會
但第二天;一個叫李秉衡的人進宮見駕;使得局勢再次旋轉。
七十歲的長江巡閱水師大臣李秉衡是遼寧海城人;懷揣著勤王聖旨;帶著招募來的十六個營頭的兵勇北上勤王的。此人也是清軍宿將;曾在馮子材麾下參加過越南戰役;秉著一腔對清廷的忠誠;不避危險北上勤王。但走在半路;他招募來的兵勇就散掉了大半。無奈;老將軍再次回到南京重新招募兵丁;再次北上。
確實夠忠心的。
慈禧立即召見了李秉衡;先誇獎了老頭的忠心後;慈禧問他對局勢的看法;李秉衡強硬地說;既然開戰;就要打下去。能戰方能言和。
道理是對的;但慈禧沒問;軍隊不濟事;怎麼打下去?受李秉衡的鼓舞;慈禧當即下了一道命令;天津方面的所有軍隊;包括陸續來京勤王的軍隊全歸李秉衡指揮;繼續打吧。
這等於撤換了前敵司令;用李秉衡代替裕祿了。
她不再提逃走的事;將最後的希望寄託於這個年邁的救星身上了。
第十二節北京二
聯軍對於打破對租界的包圍;繼而打下天津城的戰事進展順利;7月14日;聯軍已經徹底佔領了天津。清軍大敗;四散奔逃;在天津城內城外已經失去了有組織的抵抗。
聯軍進入天津後;搶劫和屠殺四處發生;聯軍將任何一個看著有威脅或者不順眼的中國居民當作義和團;隨意地將以殺害;然後將看得上的財物歸於自己。這幫將正義公理掛在嘴上的侵略軍幹出了無數令人髮指不忍卒書的勾當。
從7月14日起;天津這座崛起於洋務運動;日益繁華的新城市便墜入血海之中。
但就是這天;英軍指揮官收到了困守北京的英國公使竇納樂的密信。密信還是委託“靠得住”的中國人送到天津的;信中詳細講明瞭使館區的情況;明言如果中國人不加緊進攻;使館可以再堅持數日。如果他們堅決進攻;最多兩三天就可能陷落。竇納樂要求聯軍立即北上;以拯救危局。
這份信讓聯軍喜出望外;這麼長時間了;使館竟然還在堅持;真是再好沒有了。
於是英國人立即召集聯軍高層開會;研究向北京的進軍。出乎英國人預料;參加會議的聯軍將領們;對於立即北進根本不感興趣。
其實;英國人急迫進軍的原因;還不是解救使館;而是至今下落不明的西摩爾中將。一位英國海軍中將;如果在戰爭中被中國人俘虜;對於大英帝國的威望。無疑是巨大的打擊。就算西摩爾戰死;也比現在不明不白的情況好的多。解決西摩爾問題。不打北京;是無法解決的。如果西摩爾將軍真的被俘;估計現在已經被押解至北京了。
但是;最為急迫的英國人現在卻有些力不從心。憑著現在的一點軍隊;英軍是無力單獨北進的;必須有助力才行。至於國內的增援;想都不要想。去年爆發的布林戰爭讓大英帝國陷入了泥潭;無論是軍力還是財政都有些捉襟見肘了。英軍指揮官們當然不會知道。日後將在英國政壇上大顯身手的丘吉爾上尉目前還是一個二十五歲的年輕人;當了布林人的俘虜;但憑著機智和沉著逃脫了;這位貴族子弟在發達後;將布林人為抓獲他而散發的通緝令掛在自己的書房裡;總是對朋友同僚講起自己的遭遇;充滿疑惑地問:難道我就值幾十個英鎊?
英軍指揮官們很清楚。英軍不結束布林戰爭;根本無力增援東方戰場;而且;時間也來不及。
所以;英軍必須聯絡同盟。
經過會上激烈的爭吵和會下緊張的斡旋;英國人爭取到了日本人的支援。決定英日兩國先組成一支先遣軍。北進;威懾清廷。
其他國家以各種理由按兵不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