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懂得彈藥庫的重要嗎?既然可以修得起炮臺,難道就不能為彈藥庫加一個頂蓋?
這發對於聯軍幸運無比但對於清軍卻悲慘無比的炮彈改變了戰局。凌晨五點半左右,天光已經大亮,聯軍終於攻佔了大沽炮臺。羅榮光及他麾下的數千炮兵全部殉國。
羅榮光,湖南人,曾參加曾國藩湘軍與太平軍作戰,因作戰勇敢屢獲升遷。後加入淮軍系統,在攻打常州時率先登城,戰後升為副將。再後來,跟著曾國藩圍剿捻軍,升為記名提督。1881年,奉李鴻章之命,在大沽設立水雷營。因功升任天津鎮總兵。1900年6月17日的凌晨,這位鎮壓過農民軍的“劊子手”在他的崗位上自殺殉國。
在岸防炮兵英勇抵抗侵略者的整個過程中,清軍駐天津的步兵部隊沒有一兵一卒的增援,儘管羅榮光派出了好幾撥求援的使者。
駐天津的直隸總督裕祿在這個血火之夜睡的十分安穩,對於羅榮光的求援,他拒絕了。理由很充分。保留重兵,守衛京津。
大沽炮臺是天津的門戶,棄大門而守內室,除掉瘋子和白痴,沒人會這樣做,但疆臣之首的直隸總督就這樣做了。這樣不可理喻的事情,在1900年不過是個開始。以後還有很多。裕祿意識沒意識到大沽口失守將意味著什麼,除掉他自己,任何人都不得而知。
朝廷並未因大沽口失守而驚慌失措。因為就在大沽炮臺丟失的第二天,清軍取得了廊坊“大捷”。
擊退了義和團勇猛攻擊的西摩爾聯軍因鐵路的破壞停在了廊坊,進退兩難。入夜後,周圍不斷有冷槍射來,漆黑的四周蘊藏著無盡的危險。西摩爾這個海軍中將的思維已經混亂了,想不出一個合理的方法擺脫困境。這個時候。一箇中國人出現在他的火車車廂,這是一個從北京逃出來給西摩爾部隊送信的基督徒,完全沒有國家和民族的概念——在1900年,這樣的漢奸不知有多少。他帶來了北京公使們的口信,使館區已收到最猛烈的攻擊,要求西摩爾立即增援。
拿什麼增援?鐵路被破壞了,更為嚴重的是。西摩爾部隊的彈藥已經不足,而且,已經斷糧了。
天亮後,西摩爾將軍決定。沿原路返回天津。
這時,西摩爾並不知道大沽炮臺已被摧毀。就在西摩爾準備撤退的時候,廊坊車站遭到了清軍正規軍的攻擊,他們是剛從北京調來的甘軍的三千人馬,會合圍困聯軍的義和團大隊,一起向著聯軍發起了勇猛的攻擊。
可惜,裝備了毛瑟步槍的清軍射擊技術太差了。或許他們習慣了使用弓箭,他們使用步槍射擊時槍口總是抬的過高。這場戰鬥的傷亡比例是驚人的,義和團及清軍陣亡五百餘人,聯軍只死了六個!
但是西摩爾嚇壞了,他決定退出廊坊,用最堅決的速度撤回天津再做計議。西摩爾已經顧不上北京正在受到清軍和義和團日夜攻擊的同胞了。當發現後撤的鐵路也遭到破壞時,西摩爾放棄了火車,沿著運河河岸撤退。最大的危險不是不停騷擾他們的義和團,而是飢餓。他們必須想盡辦法去尋找吃的,不管生熟,能填飽肚子就行。軍馬被一匹匹地殺掉了,輜重丟棄了。每天的行軍里程不超過十公里,被冷槍射死,病死的聯軍士兵超過了一百五十人。
這就是所謂的廊坊大捷!難道不是嗎?清軍擋住了洋兵,並將他們擊退了,不是大捷是什麼?與大沽炮臺失守截然不同的是,這條訊息用最快的速度送往朝廷。
報喜不報憂是老傳統了,在滿清覆亡前被運用的格外純熟。不過,這個訊息將嚴重地誤導本來就極其弱智的滿清朝廷。
但是,西摩爾撤退的部隊在快接近天津時,被一個軍事要塞擋住了,這個要塞,就是西沽武器庫。
守衛武器庫的是義和團。佔領了西沽武器庫的義和團擋住了。
義和團為什麼佔領了重要的軍事據點,至今還是一個謎。那段時間裡,總有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發生。對映著這件事就微不足道了。
聯軍遭到義和團的阻擊,這可真糟糕。後面有清軍的正規軍,前面又被擋住了去路。無奈之下,西摩爾只好組織進攻奪下武器庫,正好他們的子彈也將告罄了。做好重大犧牲準備的聯軍士兵們很輕易地轟塌了武器庫圍牆的一角,衝入了武器庫。大量的義和團眾被殺,可憐這些自認為刀槍不入的農民們空守著武器庫,卻不會使用這些洋人的玩意,或許他們根本不屑用。結果就是,本來走投無路的西摩爾部隊獲得了補充和據點。裡面不僅有大量的武器,還有急需的大米和藥品,簡直就是為他們準備的。
西摩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