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我都差點要懷疑他們是哪裡來的騙子了。”尼科爾嘟噥道。
“是啊,每克5美元的石墨烯,這個價格簡直讓人無法相信。如果這個價格是真的,那麼我們的產品價格還能夠再降低30%,這意味著我們的銷量將會上升一倍以上,而利潤率卻完全不受影響。”索勒姆激動地說道。
“他們完全可以把價格提高3倍,即使是20美元每克的價格,我們也是會接受的,那麼他們為什麼要主動降價呢?”尼科爾不解地說道。
索勒姆道:“我剛才想了一下,這或許是他們的一種戰略需要吧。他們的董事長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人,他肯定是想進入歐洲市場,石墨烯只是他的一塊敲門磚而已。他們特別強調和我們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希望獲得我們的一些技術專利。
依我看,獲得專利這一點僅僅是一種掩飾,因為這些專利的授權費並不高,他們真正想要達到的,是我們對他們的承認,這樣他們就可以在自己宣傳材料上說明馬蒙公司是他們的合作伙伴之一,這對於提升他們的企業知名度是有好處的。”
“一定是這樣的!”尼科爾說道,“我接觸過不少中國企業,他們為了獲得歐洲人的認可,是願意付出很高代價的,這家大秦集團一定也是如此。”
要說起來,這兩位對中國的瞭解也還算是挺深入的。在那個年代,的確有不少中國企業為了沾上一點“洋氣”,而願意付出不菲的代價去尋找西方的合作商。有些打著中外合資旗號的企業,其實原本是不需要什麼外國合作方的,掛上這個旗號的目的只是為了增加自己的什麼格。
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些企業為了證明自己的技術是從國外引進的,便在宣傳材料上印一個外國老頭的頭像,說這是什麼“forhergill教授”或者“博士”,後面加一個生卒年,再說此人就是這項技術的發明人之類。
這種方法在過去效果不錯,但到了網際網路時代,就穿了幫。有好事者蒐集了若干家企業的宣傳材料,發現上面用的頭像居然是同一個人,而這個人在不同的企業又有不同的名字、專業和年齡。再追蹤下去,查出這個老頭其實不過是加州的一個老農民而已,平生既沒有發明過什麼新技術,也沒有註冊過什麼新專利,別說是什麼教授博士,沒準連初中都是函授的……
在索勒姆他們看來,大秦集團就是一家這樣的企業。大秦集團雖然因為機緣巧合成了石墨烯專利的擁有者,但這並不能改變它只是一家聲名不彰的中國企業這一現實。這樣一家企業要想進入國際市場,少不了要扯幾張虎皮來作為自己的大旗,而馬蒙公司顯然就是被他們盯上的一塊虎皮。
如果照這樣解釋,那麼大秦集團向馬蒙公司讓利,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認為,中國人想要的那些條件,我們完全可以提供。他們想要的那些專利,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有些過時了,轉讓給他們對我們並沒有太大的影響。索勒姆先生,你的看法呢?”尼科爾問道。
索勒姆點點頭道:“我完全同意,我一會就讓弗洛裡安他們評估一下,看看哪些專利是可以授權給中國人的,同時也計算一下如果石墨烯的價格能夠降到5美元以下,我們的利潤能夠增加多少。”
“那麼沃倫公司和新冢化工那邊,我們還要繼續聯絡嗎?”尼科爾又問道。
索勒姆陰險地笑道:“當然要聯絡,而且不能把中國人的條件告訴他們……你要說,中國人的供貨完全不可靠,我們迫切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援。”
其實事情是很明白的,如果大秦集團能夠以很低的價格大量供貨,沃倫公司或者新冢化工要盲目進入這個市場,將意味著極大的風險。但馬蒙公司不會把這種風險告訴他們,對於馬蒙公司來說,市場上多一家供應商,公司就能夠獲得更大的議價權,至於沃倫公司和新冢化工會被坑成什麼樣子,那就不關索勒姆的事情了。
死道友不死貧道,這一向都是商場的法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