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部分

的全面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具體指出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如何爭取最後勝利,駁斥“亡國論”、“速勝論”的濫調,撥開人們思想上存在的迷霧,堅定持久抗戰的勝利信心,同時也回答國際朋友們存在的疑慮,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一些領導人張聞天、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先後發表文章。毛澤東依據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結合中國抗日戰爭的實際,總結抗戰10個月的經驗教訓,並集中全黨的智慧,於1938年5月,連續發表了《論持久戰》和《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兩篇重要軍事論著。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著重論述了下列問題:

毛澤東客觀地、全面地考察了中日戰爭發生和發展的特殊規律。他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20世紀30年代進行的一次決死的戰爭。他分析了中日雙方互相矛盾著的四個基本特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

日本是一個帝國主義強國,其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雖強,但其國小,人力、物力、財力不足,加之戰爭的非正義性、野蠻性,必然失道寡助。中國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但處於進步的時代,有共產黨及其軍隊為團結抗戰的核心,加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以及戰爭的正義性,必然能得到全民的支援和國際上的援助。這些基本特點規定了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毛澤東批駁了只看到敵強我弱的不利方面,而看不到有利方面的“亡國論”,也批駁了只看到有利方面,而不承認敵強我弱方面的“速勝論”。他指出中國決不會亡,但也不能速勝,並勾畫出了持久戰必經的過程,解決了進行持久戰的一系列具體方針和原則。

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毛澤東就戰爭和政治的關係指出,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戰爭,它的勝利(離不開戰爭的政治目的——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