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轉:“當然,王寧同學在數學上有很強大的天賦,不過想要把天賦施展出來,光是自己學習是不夠的,同樣需要老師的指導。王寧同學有沒有考慮過哪位教授?不知道王寧同學有考慮過我嗎?”
聽到莫文遠最後一句話,王寧不禁直了直身體,他心中知道,肉戲來了!
第二十二章 拒絕
王寧一開始就不認為莫文遠找他是好事情,即便是他從莫文遠那裡得到了一個不錯的訊息。
自己的天賦或者說展現出來的天賦被學校注意,從而讓他一舉擁有了不錯的特權。而這種特權卻無法掩蓋他在聽到第二個訊息之後的不爽,莫文遠竟然想要當自己的老師!
什麼是老師?自然跟學校之中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一樣,個人老師之間的關係要親密要牢固一些,學生可以從老師那邊學習到學校不可能教導的知識。所以這種老師不但要教導學生知識,還要在生活中給他們一定的引導。
更主要的一點,一旦確定了牢固的師生關係,學生就可以藉助老師的人脈力量,從而獲得更多的機會。這才是師生之間最重要的一條,從古自今,這條規則一直存在。
也正是因為學生可以藉助老師的力量成長,藉助老師的人脈,所以才有天地君親師這個說法,一定程度上,老師就是學生的第二個父親。
現代社會自然不會跟古代一樣,認了個老師就多了個老爹。這不現實,畢竟現代師生之間的關係遠遠不可能跟古代相比。
就算如此,正經的師生關係依然是親人關係之外最親密的一層。在其他人眼中,他就算老師的代言人,繼承人,同樣也在繼承著老師的人脈以及榮譽。
不管是學術界還是科學界,也不論是任何一個行業,整個世界都遵循著論資排輩的規則。一個老人永遠比一位新人獲得的資源多,學術界自然也是如此。
不管多麼重要的課題,也不管多麼宏大的研究,一個新人想要獲得其他人的認可難度很大。尤其是學術界這個論資排輩嚴重的地方,一位老牌的教授跟一位年輕教授之間,很多人都會選擇相信老牌教授。
教授級別如此,更別說教授跟學生之間的對比,這種差距簡直是天與地。很多天賦異稟的學生根本連說話的資格都沒有就被淘汰,想要證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理論,等你再過十幾年吧。
很多看起來高階的研究發明,一些被後世稱為偉大、劃時代或者是改變人類生活的發明,很多在創造初期的時候就遇到這種問題。他們的發明、發現沒人重視,一直雪藏了幾年甚至幾十年之後才被人重新發現,證明了他的偉大,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的力量。藉助老師的人脈以及地位,可以讓年輕的學者有了發言的機會。不管會不會被認同,不管會不會被質疑,有沒有資格說話太重要。
學術界上老師跟學生之間最重要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藉助老師的光環,從而讓自己有了說話的機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更別說還有重要期刊,論文一類的,有了老師的名字在前面,透過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正是因為有一個老師有這麼多好處,學術界以及科學界才會有認老師的傳統。
在教育界以及學術界混了這麼長時間,莫文遠自然也擁有自己的人脈跟關係網,這些關係網雖然不算龐大,卻遠遠不是一個學生可以相比的。認對方為師,看起來好像並沒有什麼弊端,完全的利大於弊。
只有王寧自己清楚,在這個提議的後面根本沒有所謂的榮耀以及平坦,反而隱藏著森森殺機。
王寧心中已經肯定,莫文遠根本不是為了他的成長才想要當他的老師,而是需要藉助老師這個名義,將他拿出來的維格列第一猜想收入囊中,到時候,他就會被掃地出門。被他拿出來的猜想就會成為莫文遠踏入鮮花與榮譽殿堂的敲門磚。
這並不是王寧在惡意猜測,他在超腦搜尋莫文遠的時候,第一個跳出來的不是對方具體的成長資訊,而是五年之後的一則新聞,莫文遠的侵佔學生研究事件。
跟他現在一樣,五年之後的玉蘭大學來了一位天賦異稟的學生,這則學生在短短半年事件之內自學了大學四年的課程並且提出了一個重要研究方向,順著這個方向,數學界一些難解之謎有了一些被解決的端倪。
這個猜測初期並沒有被人重視,很多教授認為是學生的無聊猜想而已。可是莫文遠卻看到了這個猜測的價值,於是他很直接的將那個學生收為門下。
那個學生自然不知道莫文遠的想法,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