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老書記,華東省人民的兒子,優秀的中共黨員秦衛國同志於今早凌晨六點於陵水紫苑別墅病逝,享年64歲。
隨即吳言法宣佈成立治喪委員會,他親任主任,張青雲任副主任全權負責治喪委晏會事務。
秦書記走了!整個華東省都因為這件事而陷入了無比沉痛中,秦書記的遺體告別儀式在紫苑別墅舉行,秦衛國率全體省委常委出席儀式,來自華東各市的幹部群眾數萬人聚集在紫苑別墅周圍來送秦書記最後一程。
秦衛國在華東前後工作了8年,除了中途有些年其在京城歷練外,他幾乎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在了華東,他在華東的幹部和群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歷數秦書記這些年的工作成績,最卓著的成績是華東在他的正確領導下,抓住了改革開放最黃金的十年,華東首創了華東經濟模式,這個模式從創始的那一刻開始就表現出了強勁的活力,華東也因此從其他省份中脫穎而出,很快便趕上了早一步開放的嶺南省,現在的華東能和嶺南並駕齊驅,並稱為共和國最發達省份,秦衛國功不可沒。
追悼會由張青雲致悼詞,張青雲用極其沉痛的聲音歷數了秦衛國一生為黨和國家所作出的不朽貢獻,最後,他表示,秦書記的精神品格和對事業的忠誠和敬業,值得後輩學習一生,而其也必將影響華東億萬幹部群眾,張青雲號召華東所有幹部群眾,化悲痛為力量,要用實際行動來投入到華東未來建設中去,要把華東建設得更好、更強大,透明的水晶棺材,四周都襯以鮮花,鮮豔的黨旗覆蓋在秦書記身上,秦書記安詳的躺著,彷彿就只是熟睡了一般,張青雲圍著棺材轉了最後一圈,腦子裡全是秦書記生前的影像。
他第一次見秦書記的情形,書記指點工作的樣子,書記談笑間化解危機的從容,書記批評人嚴肅的樣子,書記教誨人和藹的笑容等等一切,此時都在他的腦海中一一浮現。
書記已逝去了,可是其音容宛在,張青雲甚至都還覺得自己手上還殘留著和書記握手後的餘溫,秦書記真就這樣離開了嗎?他帶走了多少遺憾?又留下了多少的期望?
他本沒想落葉歸根回華東的,而他之所以回華東,不過是因為張青雲給他講,華東會有更好、更美的未來,他人雖不在了,可是其在生命最後的時刻依舊還是念著華東的,他即使逝去了,都還對這塊土地充滿了眷念和期待,他想長眠於此,不為別的,就只希望能在九泉之下還能再看到華東的未來。
張青雲用手抹了抹有些溼潤的眼睛,身子突然站定,足足站了十秒鐘,他身後的年駿國道:“青雲書記,節哀吧!後面還有很多同志……”
張青雲沒有動,也沒有理年駿國的傲促,又等了幾秒鐘,才決然邁步離開,去家屬區慰問書記家屬。
秦書記的逝世,讓張青雲突然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沉重了很多。不僅僅是為華東的未來,而是他從秦衛國的身上,看到了一名優秀幹部的執著和敬業,他感覺自己還差很遠。
張青雲能夠感覺到秦衛國對他的期望,在秦書記生命最後的時刻,他還想著和張青雲見一面,說了一些話。就是那些很簡單樸實的話,讓張青雲備受鼓舞的同時,也是覺得頗有壓力。
為官之人,職位越高,權柄越重,相應的責任也就越重大。就華東而言,一個省數千萬近億人口,哪怕是工作出一點點疏漏,造成的損失都是巨大的。
就組織工作而言,全省光到廳以上的幹部就上千;這些幹部的任用,只要錯一人,可能就會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關鍵是這一類的工作,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永遠都有不足的地方,張青雲常常想到此,心中就會覺得自己是在如履薄冰。
正因為有這種緊迫感,張青雲才一力主導了這次華東臨海市委書記的公選,他本想讓秦衛國在最後的時刻,再檢閱一下華東干部制度改革的成績,但他萬萬沒料到秦衛國終究還是沒能堅持住,這次公選的最後結果,他是沒辦法知道了。
逝者已矣,秦書記遺體火化,其骨灰葬在鐘山公墓。
送走秦衛國,張青雲幾乎沒有喘息就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而臨海市委書記的公選第二輪也終於結束了,最後定下來的六名侯選人名單公佈的同時,張青雲正式向常委會提交了人事議題,下一次常委會臨海市委書記的人選就將確定!
陵水開元酒店是今年秋季新開業的五星級酒店,酒店開業沒多久就被陵水市委選中作為市委接待酒店。
開元酒店為市委汪書記專門安排了一間頂級公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