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切的體會到了。各司局,以及班子成員,大家基本都在就事論事,唯一一點就是這裡上下級觀念還是比較強的,張青雲每天早上上班,別人見到他都側身鞠躬問好。
另外,就是在各司遇到問題的時候,領導的話下去常常執行得比較徹底,而有問題反饋也相對及時,這樣的效率在其他部委,以及在下面省市是絕對不可能的。
張青雲以前在下面聽人說起過中央部委的事,有人談到商務部的時候,講商務部是重要但沒實權,同時也是沒有前景的部門。當時張青雲的分量還很輕,根本就沒有仔細的琢磨這話。
現在細細一琢磨,這話聽上去是很有道理的。商務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實權方面體現得不明顯,但是實際上實權不小。比如說現在清江工業園,這個專案到現在這一步了,這個工業園就是商務部管理的。
這中間的實權就非常大,另外,現在各地要想新建諸如清江工業園這樣的單位,審批權就在商務部了。最近幾年,商務部更是和發改委一樣,國家財政有預算資金下來直劃商務部的。
雖然商務部支配的資金沒有發改委那般龐大,但是每天等在商務部門口等候接見的市長、縣長不在少數,商務部周圍的幾家五星級酒店生意興隆,多半也是沾了商務部的光。
至於,講商務部發展前途不廣闊的問題,張青雲是比較認同的。張青雲看過這些個副部長的簡歷,有一大層都是沒有基層工作經驗的,都是專業方面的人士。
自始至終都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他們哪裡可能適應得了下面政壇的風雲詭譎?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商務部的領導發展似乎真不太好,但是,事情怎能一概而論?
像現在張青雲就非常珍惜目前的工作,他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下的確能夠充到電,學到有用的東西。張青雲清楚一點,以後他要執政一方,要對國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光靠對官場上滾出來的那一身本事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富國安邦的真本事。而在商務部這樣的地方,就是學習這些個真本事最好的環境。
張青雲從最普通的公務員做起,這一路走來,現在已經到了部級的高位上了。這些年來他徑歷了很多,成長更是了不得,但是自始至終,他都一直在奔波,在奮鬥。
到了這樣的高位,現在他是時候好好的沉澱一下了,現在商務部的工作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而商務部也是適合他沉澱的舞臺。
就連他自己都清楚,經歷了商務部的這段履歷後,他如果再要下放,那就是一方諸侯了。管一個省和管一個縣一個市就完全不一樣了。一個省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的人口,這樣一副擔子有多重常人難以理解的,而要做好一省的領導,又豈能沒有自己政治理念?
第十一卷 部委風雲 第九百五十八章 意外成焦點
商務部網站上悄然登出了四條意見徵詢訊息,所謂意見徵詢,這是商務部慣常用的一種辦事例如,商務部要就某貿易糾紛和某國談判,在此前商務部一般都會發意見徵求書,要求各有關部門、機構和企業將共和國和某國的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發展雙邊經貿關係的建議書面反饋商務部。
這次重要領導人出國訪問,商務部此行涉及北歐四國,商務部歐洲司已經在張青雲的領導下,迅速的理清了這次談判的內容,四份意見徵求通知在最短的時間內印發。
而與此同時,外交部、國務院網站都公佈了楊總理訪問北歐四國的訊息,一時海內外媒體對共和國最高階別領導計劃外的出訪充滿了興趣。
最近,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發達國家經濟普遍衰退,以共和國為首的新經濟體佔盡了風頭,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是世界各國之間外交和貿易摩擦頻繁,另一方面,各國的內政外交策略也受到了民眾的熱切關注。
而像共和國這樣舉足輕重的大國,中央的一舉一動自然更是受到世界的關注。
共和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是共和國級別最高的領導,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出訪,自然都是重要的訪問,何況是在這樣的三個關鍵時候,楊總理率團出訪北歐四國?
外交部發言人司倩第一時間向外界闡述了楊總理此訪的目的和行程安排,並就楊總理的這次訪問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這次外交部的新聞釋出會是央視直播的,張青雲白天上班沒有關注,晚上回家躺在沙發上才看到這次釋出會的重播。
司倩在闌述楊總理訪問目的的時候,特別提到,共和國和北歐幾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