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1部分

拉不下臉面來。當然,他怎麼也沒有料到趙海民會如此的較真這件事情,一時他竟然不知道如何是好。

“老孟,你是老廳長了,你我說是下上級,其實勝似兄弟。聽我一句勸,這件事情你按我說的辦,對你是有好處的。你先去辦事,如果不行,我再去,這樣說你可明白?”趙海民道。

孟曉心中咯噔一下,剛才的疑惑全化為了震驚,趙海民如此說,那豈不意味著是說張青雲此人極不簡單?他忍不住瞟了趙海民一眼,趙海民的神色很平靜,看不出端倪來。

可越是如此,孟曉心中越是沒有底,他和趙海民認識多年,知道趙海民在華東的影響力和人脈是他沒法比的。既然趙海民說得如此鄭重其事,那就說明事情比較嚴重。

一股後悔的念頭湧上心頭,孟曉暗罵自己不漲記性,官場上的人得罪新貴是大忌,可孟曉老是犯這種錯誤,這次犯錯了,是否真闖禍了呢?被趙海民這樣一說,他心中真沒有底了。

……

張青雲最近一直在親自抓白馬和五山兩區工作的落實情況,市政府對新城建設遺留問題善後的《辦法》是印發了,但是要把這些《辦法》落實好,落實徹底卻又是一個極其漫長浩瀚的過程。

早期開頭張青雲不想假手他人,所以親自來主抓這一塊,這次做了大量的工作,終於讓大家的信心恢復一點,這個成績一定要繼續鞏固,一定要趁勝追擊,徹底把這個最大的包袱處理妥當。

淮陽市農業局一直是清水衙門,事情不多,但是近年來,由於淮陽高山蔬菜的興起,農業局終於有了一點事做,但是相對其他局辦來說,還是後的。

農業局局長鬍偉,他和張青雲的秘書劉鵬是連襟關係,在他的記憶中,市委書記視察農業局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今天,張青雲書記一行專門過來農業局視察,並參觀淮陽農業成果展示會。

這讓農業局上下興奮得不行,胡偉為了今天這個日子,甚至還專門挑了一套西裝,就是要在張青雲面前留個好印象。胡偉深諳官場法則,而且在為人處世方面有很獨到的地方。

就以劉鵬為例,當初劉鵬沒得勢的時候,在劉家和苗家,人人對劉鵬是冷嘲熱諷,沒有好臉子看。唯有胡偉對劉鵬態度最好,而且還主動幫助他。

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現在劉鵬鹹魚翻身了,胡偉馬上就得到了回報。他心中清楚,如果不是劉鵬從中斡旋,張書記是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視察農業局的。

視察農業局就意味著對農業工作的重視,這是一個訊號,胡偉本身知識文化水平並不高。但是對農業方面他情有獨鍾,而且有專門的研究。

他多次給市裡打報告,分析淮陽發展高科技農業產業的必要性,在整個華東包括黃海在內,大都是工業企業。唯有淮陽地方幅員遼闊,而且還有山地和丘陵。在這樣的地區發展高山蔬菜,農業生態旅遊專案條件得天獨厚,不僅可以讓老百姓發家致富,而且可以以農業為契機,帶動淮陽平原地區其他產業的興旺發達。

可惜,這些年來胡偉的努力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成果,處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淮陽,大家普遍比較熱衷招商引資建廠,基礎建設投資,吸引外資擴大出口等等這些工作。像農業這種產業完全是處在邊緣化的位置。

而這次,張書記能夠視察農業局,讓胡偉灰掉的心又重新活分了起來。他早就從劉鵬口中得到了準信,知道張青雲對農村工作很熟悉,對農業也很內行。

這個訊息太讓他激動了,華東的幹部都是受商業化薰陶過渡的人,說到農業都是和麵朝黃土背朝天,以及你泥腿杆子聯絡起來,華東人熱衷於做生意經商,向來對農業很輕視。

像胡偉這樣一頭扎進鑽研農業產業出路的幹部可以說就是異類,現在胡偉能遇到一個對農業產業不反感的市委書記和代市長,這讓他怎能不激動?

在農業局,張青雲接見局班子的時候,胡偉發言因緊張幾個地方都出了錯,還差點鬧出了洋相。

張青雲這次視察農業局,也是考慮到最近數萬畝高山蔬菜基地專案成功立項,這對整個華東農業產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張青雲瞭解過淮陽的地理環境,知道望海等幾個郊縣主要山地為主,那些大片區域不適宜發展傳統的工業企業,如果能走出一條農業的路子也絕對是一件利於社會利於人民的事。

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上次在五山,張青雲見到有一個村將集貿市場該成蘑菇生產合作社受到了啟發,覺得解決五山和白馬兩個區新城建設殘留問題得從多方面著手,得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