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雲認真批閱著桌上的檔案,神色並沒有任何放鬆。實際上,張青雲還在一直耿耿這次突入起來的災害打亂了他的全盤計劃按照張青雲的部署,本來他已經有了一個全盤的刺激江南經濟發展的計劃,但是現在這些構思全部被打亂,不僅被打亂了,而且這次受災損失巨大,無論是農林牧漁還是工業生產都受損失嚴重,江南本來就已經落後一步的經濟,現在變得更是脆弱了。
“咚,咚,咚!”敲門聲響起。張青雲抬頭應了一聲,門吱呀一聲被推開,袁聖楚笑眯眯的進來笑道:“書記,您找我有事?”
“坐,坐!讓你跑一趟自然是有事,我們坐下談,小陳,給省長上杯茶。”張青雲起身道,他邊說話邊插上鋼筆,繞到前面,請袁聖楚坐在沙發上。
陳家強從外面給袁聖楚上了一杯鼻茶,慢慢退了出去。
“老袁啊,老生常談的話,你我二人在江南,雖然遭遇天突,但是同情我們的人不多啊。最近一期的經濟資料看過了吧,我們下滑到了中原後面,就有人說風涼話了。
雖然說中央給我們安心,給予我們工作充分肯定。但是這個世道,自己底氣不足,光靠別人捧,終究是得不到別人尊重的。就好像現在有人預測,說婁們江南接下來幾個月資料肯定很漂亮。
災後重建嘛,全國的錢往江南砸搞螻設,資料能不漂亮嗎?你說這是什麼話?我們江南是虎落平陽被犬欺,連那些一直被我們壓在下面翻不過身來的省份都嘲笑我們了……”張青雲道。
張青雲最近惱火就是這事,說起來,張青雲是一方巨頭。但恰恰就是這樣的位置互相之間競爭激烈,江南受災,別人支援是支援了,但是對江南工作的問題別人卻也是毫不留情的指出來的。
說起來,各省之間大家都暗自較勁,江南的問題暴露出來了,就難免要遭遇別人的風言風語。張青雲救災救得元氣大傷,完了還要遭受重重質疑,他心中的憋屈可想而知。
一直以來,張青雲骨子裡面就是要強的人,要強的人共同情點就是聽不得別人的譏諷,見不得別人對自己的蔑視。張青雲還真就不信,江南就因這次災難崛起不了了。
正是由於這樣的心思,張青雲才在災後重建工作繼續進行的時候,找袁聖楚碰頭,兩人共商江南宏觀經濟佈局計劃。
袁聖楚比張青雲大幾歲,但他來自黃海,屬於典型的海派幹部。海派幹部最大的特點就是自視甚高,張青雲聽不得那些風言風語,袁聖楚豈能聽得?
所以,張青雲一表態,袁聖楚便道:“書記啊,您這樣一說,我方知道,你我原來想到一塊兒去了!人窮志短馬瘦毛長,我們受災,別人支援也不是無償的,別的不說,光這風言風語聽得就讓人心中癟得慌。
這幾天我正在組織政府調研,我們調研的重點就是如何整合江南各項資源,統籌發展。說起來啊,我們江南還真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就說這次受災吧,我們雖然損失巨大,但是我們也是有收穫的。我們收穫的是凝聚力,是團結,是一往無前,永不言棄的精神。
這種精神財富是很難得的,只要我們運用得好,很容易就可以帶來巨大的物質利益。我們國家改草開放幾十年為什麼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政策好我認為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我們的人民從窮怕了,要富裕、要翻身的慾望很強,而正是由於這種主觀能動性,從而形成了你追我趕,大家共同努力的良好局面。
現在我們江南計程車氣可用,這是我們的一筆財富,我們要善待這筆財富、用好這筆財富,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可以肯定的說,我們就一定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
袁聖楚的水平很高,至少理論水平很高,事情經他這一說,他和張青雲的思路不謀而合。說句實在話,張青雲對這個結果很滿意,張青雲作為一省書記,他不擔心搭檔其他的東西,就擔心搭檔沒有鬥志,沒有進步的激情。
袁聖楚自己說得好,“慾望,二字道盡一切,有慾望才有了這一切的紛爭
第十二卷 一方諸侯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必須崛起
中央軍委終於開始對七大軍區班子進行調整了,這次軍區班子調整,是粱總當選為黨的總書記後的第一次軍內主要職務的調整。
目前在中央軍委,軍委主席一職依舊由葉總擔任,梁總擔任軍委副主席。但是誰都清楚,葉總主席到任在即,馬上軍委的大權就會交到繼任者粱總手上,而在這個時候調整軍區班子,外媒普遍猜測共和國中央是在為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