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也常說,她這個龍女,必是不肯輕易許人。我們都說不知哪個有福氣的能得了你去,誰曾想,唉……”。
那些久遠的、久遠的回憶,像是人生錦袍上,最秀麗的花朵。雖然陳了、舊了,也是最值得珍惜誇耀的。
事後想來,那時的歡喜,是多麼的無謂而空洞。
然而沒了這樣的空歡喜,人生又怎麼還有意味。
明蓴雙目之中,湧上悲哀似的淚意,皇后驚醒道:“你瞧瞧我,大喜的日子說這些,該打該打。好孩子,你先回去,換身鮮亮的衣服,打扮得亮麗些,晚上還有好時辰呢,太后見了也必定歡喜的。你的燈先擱我這兒,過會子我遣人給你送去。”。
明蓴靜了片刻,拜謝去了。
我看著她,看得入迷。
她的睫毛也被淚水染溼了,唇邊卻噙著一絲說不出是釋然還是歡喜的笑意。彷彿很悲哀,卻終於解脫。彷彿又有了希望,卻對這個世界失去了眷念。
這種複雜又矛盾的美,這種含淚帶笑的神情,足以傾國傾城。
很久之後我回憶起來,才恍然明白。當時的她一定是知道了殉葬的事情,早已失去了生的希望。千秋節那天聽了皇后的一番話,想起彼岸仍有慈愛的太后,心中漸漸擺脫了對死亡的恐懼。
其實,生已無歡,死又有何苦。
明蓴走後,我湊到皇后面前申請去瞧瞧宣貴妃的文燈:“婢妾也想瞧瞧是個什麼稀罕物什兒。”
皇后答道:“我非要留下,就是備著你們來看的,你瞧去罷,別弄壞了。”
我頑笑道:“主子娘娘英明,婢妾雖然粗笨,也想跟著靈巧人兒學學。”
皇后搖頭嘆息,把我趕開了。
你們?除了我,只怕是備下了等著弘暉來看吧。皇后已經不年輕了,長期以來對兒子的渴望讓她無時無刻不想見到弘暉,偏偏弘暉又這麼忙。
只能愛他所愛,好他所好。
這樣的母子之愛,也是一種枷鎖吧。
我想起還在襁褓之中的弘瞻,搖頭好笑,我無法想象這樣的感情會在我的生命中出現,我永遠也不會為了另外一個人如此奉獻,我永遠也不會把其他人置於自己之上。
哪怕是明蓴,我為她做的事,也從不違揹我自己的利益。
順水推舟,這是我喜愛一個人的方式。我把這件事完全變成我自己一個人的,不需要任何人知道,不需要對方知道,不需要回應,不需要同情,這樣子,不好麼。
像弘暉那樣,像陛下那樣,多累。
明蓴做的就只是最普通的文燈,普通的光滑的紅錦,在頭上結了一個淺黃色的瓔珞。放在今日進上的文燈裡,簡直就是素淨到出挑。
但這一絲一縷,甚至一片竹篾子,都是明蓴親手挑、親自做的。
燈上寫了四句話。
“願此報恩經功德,普及父母於一切。
四生六道與含靈,皆共同登聖覺岸。”。
我回去之後問過人才知道,這是為父母祈福的短經。那時我覺得有些迷惘,我自以為很瞭解明蓴,她和我一樣,都不是對父母有多依從孝順的人。
他們把我們當貨物一樣的出賣,我們為他們換來榮華富貴。兩下里能有多深的感情?
明蓴的情況比我更極端,她很小的時候就入宮,可以說,太后都更像她的母親。我無法想象她會為那勢力的一家祈福。
我一直以為,給人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尊榮與富貴。但是或許,有的人獲得了這些,也不會感到幸福。
報恩,她報的又是誰的恩?
燈夜
謙妃篇 第二十四章。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
夜幕剛起,圓明園中就熱鬧起來。
先出動的是買賣巷中的內監宮女,這些人大都是平時極不得志的,生活也極為困窘,難得的節日,也不想著盡情歡樂,反而做了許多文燈、花燈、燈籠、各色鮮花瓜果、香燭煙花在園中售賣。如此一來,不僅能賺得許多銀錢,自己也能佔得一個絕佳的位置過一個屬於自己的節日。
吃過晚膳,便有些按捺不住的小宮娥尋了僻靜處把自己做的文燈放上空中,此時不過酉時剛過(晚上七點)。
我宮中眾人也紛紛抬頭去看,那燈剛剛飄起的時候,火光看得十分清楚,搖搖擺擺的也不是很穩當,我聽到四下裡幾處驚呼聲。漸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