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反*戰略主要是以整風的形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發動群眾性的政治運動來進行反*鬥爭。1978年以後,黨的反*戰略主要是“兩手抓”,即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一手抓*分子的懲治工作。1993年特別是1997年黨的十五大後,黨的反*戰略進一步演進為“三管齊下”的戰略,這三管是思想政治教育,查處*大案要案,加強制度建設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其中最後一項工作被提到了治本的高度來認識,治本工作的力度不斷加大。這是在拋棄了群眾運動的方法後,經過多年摸索,領導人發現單純依靠思想教育和定期嚴打的辦法不足以有效遏制*現象發展蔓延的勢頭,開始探索從源頭上治理*的辦法,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最終形成了反*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透過制度創新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的反*新思路。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黨在反*總體思路上逐步形成了兩點共識。一是,反*不搞政治運動而是應該靠加強社會主義*與法制建設來解決。二是,在*成因上,個人的思想、作風問題固然重要,但制度上的問題更為重要、更帶有根本性,因此反*的根本出路在於積極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同志在全黨上述共識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整個20世紀80年代,我黨反*戰略的基本特徵是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一手抓法制建設,依靠法律手段調查和懲治*分子。同時,全黨對制度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在繼承和發展*同志上述思想的基礎上,逐步確立了依靠制度建設根治*的反*新思路。反*戰略也從20世紀80年代的“兩手抓”發展為90年代的標本兼治、“三管齊下”戰略,即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廉政教育(各級領導幹部是重點),積極查辦大案要案並依法懲治*分子,依靠制度建設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制度創新成為反*的治本之策。如果說政治體制改革主要是解決*產生的宏觀制度結構或制度環境問題,那麼微觀和中觀層次的具體制度安排在誘發*上的作用從20世紀90年代起日益引起黨中央和專門的反*機關的重視。1993年8月召開的中紀委二次全會在此前進行的廣泛調研和討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反*既要治標又要治本的重要思想。此後,反*機關在抓緊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查處大案要案、狠剎幾股群眾反響強烈的不正之風的同時,抓緊了建章立制的工作。1997年召開的黨的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總結前幾年反*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反*應“堅持標本兼治,教育是基礎,法制是保證,監督是關鍵。透過深化改革,不斷剷除*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1998年1月召開的新一屆中央紀委的第二次全會,將黨的十五大提出的反*新思路進一步明確化和具體化。尉健行在向全會所做的報告中,明確指出反*鬥爭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既要狠抓治標,堅決查處違法違紀行為,嚴厲懲處*分子,又要加大治本力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從此以後,依靠制度建設根治*變成全黨的共識,這標誌著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反*新思路的最終確立。 。。
中國轉型期腐敗和反腐敗問題(8)
改革開放20多年來,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不斷走向深入,反*工作也不斷取得新的成效。在過去20多年中,我國的經濟犯罪特別是*犯罪曾經出現過四次浪潮,以尋租為目的的經濟犯罪包括貪汙賄賂等*犯罪案件呈波浪式發展態勢,*犯罪的高潮分別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80年代中後期、90年代早期、90年代後期等。過去20年的經濟改革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從1978年到1984年打破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統治地位引入市場機制時期,從1985年到1991年計劃經濟和市場調節雙軌體制並存的時期,從1992年到1996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初步確立的時期,自1997年以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的時期。隨著市場化取向經濟改革的漸次深入和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的依次建立,在消費品領域、生產資料領域和生產要素領域尋租機會相繼減少,相應地以尋租為目的的經濟犯罪包括*犯罪浪潮依次退潮。第四次*犯罪浪潮的勢頭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也在減弱。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如同經濟體制改革一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並具有增量改革的性質。在過去20餘年中,以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為目標的政治體制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從而為遏制政治領域某些*形式創造了有利的宏觀制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