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這一時期,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社會政策的密度之高、種類之多實屬罕見。此外,中國還加入了一系列的國際環境公約和議定書。客觀地說,這一時期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社會政策可以說是一切從頭開始,從無到有,從有內容到比較體系化。 。 想看書來
從平均到公正:中國社會政策的演進(11)
3。 扶貧政策
中國在社會政策方面比較早地注意到農村的貧困問題。1984年,*中央和國務院就發出了《關於幫助貧困地區儘快改變面貌的通知》,圍繞著“進一步放寬政策”、“減輕負擔、給予優惠”、“增加智力投資”等思路,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扶貧政策。1994年,國務院公佈了著名的以消除農村貧困問題為目標的《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決定“從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力爭用7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當前全國農村8 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1996年*中央和國務院作出了《關於儘快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決定》,就進一步落實《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國家採取的種種農村扶貧政策,在這一時期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果。除了農村扶貧問題外,中國社會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始,逐步注意到城市中日益凸現的貧困問題,政府主要採取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對策來予以解決。1997年,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在全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物件的範圍和保障標準、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的提供以及同這一政策相關的重要事宜等問題作出了規定。1999年國務院釋出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2002年,針對日益嚴重的城市貧困問題,政府又提出了“應保盡保”的方針,並制定了相應的政策,加大了對城市貧困人口的援助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 勞動就業政策
隨著現代化程序的推進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建立,第二、三產業對於勞動力的需求急速增大,而且,中國的社會流動趨於正常化,以往的身份制、單位化等多種妨礙就業的現象趨於瓦解。這些都促使中國的就業政策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為了同新的時代背景相適應,中國在這一時期逐漸確立了“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方針。圍繞著這一方針,中國出臺了大量的新的就業規定和就業政策。不僅如此,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在歷次黨和政府的工作報告和發展規劃中,都把就業問題當作重要的問題來對待,尤其是從90年代末開始,更是把就業問題提到了一個空前重要的高度來看待。這一時期中國就業政策的實施是行之有效的:就業總量明顯增加,從1978年到2002年初,城鄉從業人員共增加了32 873萬人,其中城鎮增加了14 426萬人;就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00年第一、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的就業結構比重分別為50%、和,與過去相比,第一產業就業比重明顯下降,第二、三產業就業比重增長較大,特別是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增長速度高於第二產業的增長速度;就業制度從以往的固定工制度逐漸過渡到全員勞動合同制;就業渠道廣為拓展,城市從業人員中很大比例來源於農村居民;各種就業中介服務組織紛紛出現;再就業工程也開始啟動。
這一時期中國在職工工資以及勞動條件方面也有一些明顯的改善。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政策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革,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職工的工資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1990~2001年,職工工資年均增長率為,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年均增長,是建國以來城鎮職工工資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另外,90年代中期先後兩次縮短法定工作時間,從原來的每週工作48小時縮短到每週44小時,繼之又縮短到40小時;法定假日由7天增加到10天;職工每年累計休息時間由原來的59天增加到114天。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從平均到公正:中國社會政策的演進(12)
(三)社會政策呈現出體系化的跡象,而且其中的許多內容開始同國際接軌
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社會政策出臺比較頻繁。從數量上看,是空前多的;從種類上看,開始趨於體系化。另外,在黨和政府重要文獻如政府工作報告和黨的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中,有關社會政策的內容佔據的比重越來越大、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時期,中國的社會政策開始走向開放,開始同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