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對於傳統文化品牌的創意性開發來講,科技進步的力量在於能夠從內容和載體上不斷創新傳統文化的表現方式,使傳統文化具有更生動、更形象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實現科技和文化的完美統一。(2)延長產業鏈條,提高文化貿易的盈利水平。由於文化商品具有投入成本高、複製成本低的特性,在投入大量成本塑造出受到顧客歡迎的創意文化商品後,以此商品為核心,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多重應用,衍生創造出更多不同種類、形式的商品與服務,可以提高文化產業的多點盈利能力。紐約之所以被稱為“世界數字之都”,正是因為它具備了以“矽巷”為代表的文化創意、軟體開發和風險資金共棲的良好生態。(3)逐步改變文化貿易產品的贏利模式。一方面,技術創新促進文化產業的高速發展,寬頻技術、多媒體傳播、數字化與網際網路的興起,對傳統文化產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原來憑藉渠道的壟斷優勢獲取高額利潤的地位已經不復存在,內容產業成為文化產業新的競爭的焦點,消費者需要什麼、消費什麼,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另一方面,技術創新導致產業之間的界限區域模糊,出現了產業融合的局面,產業融合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電信、出版和廣播電視的產業鏈和業務邊界出現了融合,產業環境的變化也就決定了原有的商業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在的環境。因此文化品牌的開發應注重對科學技術的應用,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再現傳統文化的精華,積極發展數字電視、數字電影、網路遊戲和動漫高新文化產業;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組織形式和經營業態,不斷創新文化傳播的方式,從而提升全球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

(六)文化資源

在5 000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民族文化,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應當充分吸收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國的文化產品應當成為傳播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透過文化產品和服務貿易,來提升中國的國家文化形象,增強中華民族的親和力。

與此同時,我們要開展國際文化貿易,面對國際文化市場,就應當放開眼界,充分利用人類共有的各種文化資源。

歷史上,中華民族從來都是一個善於吸收其他民族優秀文化的、具有寬廣文化胸懷的民族。如在北京的歡樂谷中,既有歐洲文明的發祥地希臘文明、也有神秘瑪雅文明、亞特蘭蒂斯文明,更有中國的香格里拉文明,還創造性地表現了昆蟲世界的文明。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優秀的文化傳統已經超越國界,成為人類共有的遺產,我們不加以充分利用和市場化開發,就會被他人佔盡先機。好萊塢透過對花木蘭、寶蓮燈等文化資源的開發,成功佔領了中國電影市場;而耳熟能詳乃至家喻戶曉的《西遊記》、《三國演義》的故事卻被美國人、日本人制作成動漫和遊戲而大賺其錢,這不得不說是中國人的悲哀。因此在挖掘中國文化底蘊,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同時,充分利用世界各國的文化資源,對於增加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貿易的出口,提升我國文化的影響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比如,以圖書為例,可由中國出版社出版英文版《莎士比亞全集》、《格林童話》等,封面採用中國傳統絲綢進行包裝,充分體現中國特色。再如以電影為例,可以透過將和平、統一、魔幻等國際化元素與中國功夫這一中國本土化元素的結合,借鑑和平、愛情、平等、奮鬥等人類共有的元素,以此關照和處理傳統文化資源,溝通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英雄》、《神話》在國際文化市場不俗的票房成績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證明。以本土文化為“原點”,兼納國際化的諸多元素,生產出既具有本土化內容又與國際化接軌的文化產品,可大大降低文化出口過程中的“文化折扣”,儘快開啟國外市場。

李懷亮,中國傳媒大學媒體管理學院,本文選自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大國策》叢書。

。 想看書來

未來十年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六大趨勢(1)

未來十年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六大趨勢

楊 吉 華

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文化產業在我國已經從國民經濟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我國屬於文化產業的從業人員共有996萬人,佔全部從業人員(億人)的,文化產業當年實現增加值3 440億元,佔GDP的。這一數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