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讀同樣的書,說同樣的話,用同樣的方式表達思想、情緒,而那些獨行天下的個性,不甘平庸的人,雄視宇內的志向,張揚生命的狂舞,特別需要激情的釋放,如何讓思想在激情之中翩翩起舞,讓個人特點的火花處處閃現,特立獨行,與眾不同,表現出活潑昂揚的生命精神。劉長樂嘗試著用鳳凰,用他設計的節目去改變,用明星的力量去推動——創造有創造性的節目,以華人的眼光看世界,給世界以華人的看法和意見。鳳凰力圖創造不同凡響的節目,提出了給觀眾以另類選擇。

的確,香港有許多媒體人,他們在鳳凰之前就存在著,擁有教授、博士、碩士頭銜,浪跡海外多年,或曾受聘於西方媒體,有許多不同點,卻又有著一個共同點,就是對華語傳媒在世界上的次要地位不甘心、不服氣。劉長樂看來,這些人是為鳳凰而生,為鳳凰而準備的,他們只在等待一個契機,等待鳳凰的召喚。

楊錦麟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傳媒老闆,劉長樂承諾,“ 鳳凰衛視就是向一切有識之士提供一個做夢的舞臺,給你一個發揮造夢潛能的空間”。鳳凰衛視許多節目都有劉長樂的個人印記。這首先源於他多年親身經歷和媒體情結,也在於他敏捷的思維和快速決斷。原則依然是低成本輕啟動,一如當年田間地頭、工廠部隊,人們熟悉的場景,圍坐一起有人為大家讀報,或是收音機裡的新聞和報紙摘要,電視、鳳凰衛視為什麼不可以做呢!就叫做《有報天天讀》,於是,楊錦麟走進了劉長樂的視線。

其實,鳳凰與楊錦麟最早的接觸,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末,從曹景行開始籌備《時事開講》,甚至更早一些,那時鳳凰最想用的是這傢伙的腦袋,他的智慧和才情,拋頭露臉的機會是充任嘉賓後才被髮掘出來的。雖然是“ 不代表本臺立場”,可就這樣配角兒的活計,楊錦麟居然十分上鏡、搶眼,這也讓老楊茅塞頓開,相信自己真是有觀眾緣。鳳凰不斷地搞搞新意思,從《鏘鏘三人行》、《三劍客》等幾個電視欄目的創意之初,老楊都被請出來試鏡,節目雖因各種原因最終夭折,但上上下下都下意識地感覺到,鳳凰衛視篤定有一檔適合楊錦麟這傢伙的節目,否則可惜大了。

從早期的特約嘉賓開始,與鳳凰時遠時近,欲斷還連,讀報最終成就了楊錦麟由賓而主的“ 天天”機緣。在楊錦麟的記述中,這就是冥冥中註定的人生邂逅,命運安排。

三、“ 一個瘋子和五百個瘋子的故事”

許多人都知道,關於鳳凰“ 一個瘋子和五百個瘋子”的說法。

不斷地激發創造力,劉長樂不怕鳳凰人的瘋狂,只怕他們瘋狂得不夠。劉長樂自己為人行事比較低調,而對鳳凰的主持人、評論員卻希望他們高調張揚。鳳凰衛視第四年之時,劉長樂曾感言:這四年時間裡,我用了更多精力啟發大家的想象力,或者也是在啟動自己的想象力。他認為,設計一些勉為其難的事才能成功。

在劉長樂心目中,辦傳媒不單是技術,而是藝術;媒體競爭不像是賽跑,更像是舞蹈;他倡導媒體團隊理念不是交響樂而是爵士樂。他樂於提供一個空間、一個舞臺,強調個人的發揮,希望每一個人的個性在鳳凰這個舞臺上完美地體現。

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在這位鳳凰的領軍人物看來,當觀眾擁有越來越多的選擇權,就決定了競爭必須靠風格勝出。鳳凰模式是打造鳳凰風格的第一步。劉長樂期待的是,新聞立臺,鳳凰不僅要及時迅速,給足資訊量,還要獨特、精緻,有夾敘夾議的風格,要點穴解渴,一爽到底——劉長樂以此為標準,並以這個標準為美。

鳳凰衛視的使命是在一個生生不息、此消彼長的時代大舞臺上,如泣如訴地展開的。拉近全球華人的距離,構建兩岸三地的橋樑,使人文主義深入人心,使文化傳統得以記錄保留,使民族自尊與自信得以彰顯。鳳凰衛視應運而生是時代的呼喚,是物競天擇的結果,向世界發出華人媒體的聲音是天意使然。

在鳳凰衛視,許多創新和革命性創舉正是由劉長樂發起、策動並組織完成的。關於這一點,劉長樂不無得意地總結過其中幾大益處:一是可以有長遠思維,將發明創造視為一個體系,一個由互相連線的創意構成的網路,保證節目的文化品味和影響力;二是可以跨越行業和技術性問題進行思考,善於利用其他領域的創新激發自己的靈感,他頗為得意的《有報天天讀》、《網羅天下》兩個新節目就是跨媒體思考的結果;三是可以保持自身活力與熱情,增加自信;四是能夠在公司內部形成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新氛圍。

。 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