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已經出現了多細胞生命體。
該行星位於一個五級恆星系,按理說這種恆星系不適合生命生存,但是那顆行星卻是個特例。
通宇和聯邦的專家們正在爭執到底哪顆行星更適合移民。
本來只是圍繞著兩顆行星進行爭論,現在林峰他們橫插一槓,又多了一個選擇。
這三個選擇各自都有自己的優點,但缺點同樣明顯。
四級恆星系的行星,周邊環境最好,但是這顆行星上為什麼還沒出現生命體?
另外該恆星系周圍還沒經過搜尋,透過探測小隊返回的資料看,在該四級恆星系附近恆星比較密集,十光年內的恆星居然有三十多顆,這些恆星系中是不是有其它種族,還真是很難說。
目前探索人員正在對該行星進行全面掃描,地面探測器釋放了也不少。
兩艘戰艦分開行動,對周圍十光年內的恆星進行搜尋,希望確認它們中沒有智慧種族生存。
五級恆星系內的行星已經產生了生命體,該行星的地表環境是三個選擇中最好的。
它也有自己的缺點,五級恆星系的環境惡劣,進入該恆星系據探索小隊說,安全的通道只有兩條,而且其中一條比較狹小,另外這兩條通道是不是長期穩定存在,搜尋小隊也說不好。
那顆恆星也有點問題,它要比太陽系的太陽小十倍,但是對它掃描後發現,質量一點都不比太陽小。
恆星能量非常狂暴,時常有高能物質被拋射到太空。雖然目標行星被拋射到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目標行星的自然安全性很值得商榷。
最後是林峰他們發現的行星,這顆行星最隱蔽,它離邊界代邊緣還有兩光年,當然最隱蔽。
在這顆行星已經居住了智慧種族,說明它適合生存。
只是該目標行星的位置比較麻煩,位於邊界帶內,目前還沒有比較安全的航線,如果向該行星移民的話,移民過程中的安全肯定很成問題。
此外,目標恆星系核心是兩顆中子星,沒有太陽,能源問題也將讓人頭疼。
總部對三個小組的命令是,對他們發現的目標進行更細緻的觀察和研究,特別是周邊環境加強探索力度,並且調集附近的小隊過去支援。
林峰和郭天逸想不到,一次發現之後,小隊脫不開身了。
總部命令對這片區域周圍環境進行全面偵查,有兩支小隊四艘戰艦會在一個月內跟他們會合。
另外,還有五支小隊會搜尋安全到達目標行星的安全通道。
見總部這麼重視,林峰、郭天逸不敢怠慢。
他們決定對恆星系另外三十多顆行星進行掃描和評估,它們中會不會有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呢?
兩名艦長想馬上展開工作,但是他們卻遇到了麻煩,那八十六艘在恆星系內到處亂撞的飛船,影響到了他們。
本來林峰和郭天逸心想,它們折騰就讓它們折騰吧!反正以它們的技術也不可能找到自己的戰艦,過幾天它們就會一無所獲的回到行星地下,但是這些異族一折騰起來就沒完沒了了,十幾天了,這些異族飛船依然不肯收手。
眼見著時間推移,小隊只能對目標星系邊緣調查,真正重要的三十三顆行星,他們一顆都沒有進行搜尋,任務進度被嚴重拖慢。
郭天宇終於忍不住了。
“老林,不能這麼下去了,在支援小隊到來之前,我們總要確定幾個重點目標吧?這些異族人沒完沒了,什麼時候是個頭啊?如果我們要讓這裡成為移民點,那麼遲早要驅逐這裡的異族人。要不我們先幹起來!”
林峰沒好氣的看了郭天逸一眼,“我們加上戰鬥子艦才十艘戰艦,對面可有著八十多艘飛船,雖然他們的效能不怎麼樣,但是你就認為我們能夠打贏它們?”
遭到攻擊後被迫反擊是一回事,主動攻擊遠高於自己小隊力量的艦隊,就是指揮者的問題了。林峰知道郭天逸心裡想什麼,身為艦長,但一次真正戰鬥都沒經歷過。好不容易這次有機會參與行動,他雖然什麼都沒有說,但是內心對戰鬥有一種渴望。
“可這些飛船不回去,我們。。。。。。”
“天宇,要有耐心,我們的支援還有不到半個月就來了,六艘主艦加上二十四艘戰鬥子艦,那時候如果這些異族人還不依不饒,那就沒什麼可說的了。現在想想辦法,看能不能跟這些異族人進行交流,如果能夠得到他們幫助,我們的任務進度會加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