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因為有個男人可以依賴真好。

不過,畢竟這麼好的美事,是可遇不可求。因為再怎麼漂亮的女明星,被枕邊人嫌棄,或是背叛的機率可不小;而嫁入豪門卻被婆家嫌棄,或生活型態格格不入,而得憂鬱症的人也大有人在。

但是,老公太好也有問題,曾經有一個先生,因為太太生病,他為了照顧太太及兩個孩子,日夜工作賺錢,料理三餐,身體不適時卻沒有就醫。後來,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居然過勞死。如果你單純嫁給一個上班族,卻100%的依賴他,到最後,你可能也捨不得自己的老公如此勞累吧!

黃金提錢密碼3:新節儉主義,做個高智商的花錢狂(8)

既然,很多女性朋友在「家庭理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就該負起重責大任,愈早開始熱悉理財的內容與知識,不但能享受投資帶來的複利效果,更可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理財判斷,也能讓家庭經濟不但穩定持平,且還能愈來愈富。

我就經常碰到讀者問我這樣的問題:

「劉小姐,我母親之前幫我買了一張保單,希望我能從年輕開始打造退休規畫。但我最近失業,暫時沒有收入,我能不能先把這張保單解約呢?可是又怕拿回來的錢好少,我該怎麼辦?」

「劉小姐,我之前買了一張儲蓄險,但是我最近做生意,需要一些資金應急,我想把保單解約現金回來,這樣划算嗎?」

「劉小姐,我買了不少人情保單,最近我朋友說我保障不夠,要我解約,重新再買一份保單,這樣到底劃不划算呢?」

關於這些問題,不是簡單三言兩語可以講完的,不過,我大致整理兩大方向,提供所有讀者做參考:

方向1 不要隨便解除你的保單(框框字)

買保險就是一種「風險規畫」,它是我們在做財務規畫中,扮演著「防護網」的角色。我們一輩子辛苦累積的資產,就像一個會慢慢累積飲用水的水塔,如果有了防護網,就算將來不小心水塔磨破了個洞,也不用怕原先存在水塔裡的水會漏出來,這就是風險規畫的重要。

一些壽險保單,意外險還有醫療險的保單,一定要有足夠的規畫,但是,每個人的收入狀況不同,人生中的收入也有中斷與減少的可能,但除非真的不得已,否則千萬不要隨便解除你的保單。

當然,每個人難免會因為經濟上產生變化,或因當初投保時不好意思拒絕,而事後心生後悔。一旦面臨這些情形,一般人最直覺的反應便是「解約」。但是決定「解約」之前,應該要仔細盤算才不會吃大虧。因為,保險是長期的契約,加上以前的預定利率較高,如果保險一旦解約,不僅拿回來的保費必須打折計算,保障也會喪失。所以,為了避免領回的解約金,與自己的認知落差太大,而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減額繳清保險」「展期定期保險」,或「轉換契約」。

所謂的「減額繳清保險」是指,當保戶無法再繼續繳交保險費,卻又不願意失去終身保障的權利時,可以採取「降低保險金額」的方式,將保單當時累積的價值準備金,一次繳清保費。這種方式特色是:險種沒變,保障期間也相同,唯一的差異就是保額減少了,但起碼這張保單還是存在著。

而「展期定期保險」指的是,如果投保人不想改變原來保單的「保額」條件下,也可以用保單所累積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一次付清購買定期保險所需要繳交的保費,讓保障期限不至於突然中斷,可以再延續一段時間,以時間換取保單延續的機會。好處是,不需要再繳交保費,但缺點是保險期將會縮短。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由原來的「終身保險」變成「定期保險」時,若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內身故時,保險公司將按投保金額給付死亡保險金。但如果是在保險期間之後死亡,則保險公司不再負保險金給付的責任。

有了這些應變措施,就可以不需要採用解約方式,讓自己白白丟了銀子,也失去該有的保障權益。

方向2 買保險要以父母的保障為優先(框框字)

現在有很多女性負責家庭理財收支,但卻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自己保單沒有買,卻幫孩子買了一大堆保單。其實,買保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規避風險」,與「保障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萬一父母出事,誰還能出錢來繼續繳小孩的保費呢?萬一自己是奉養父母的最後一代,同時也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的話,到老時一點保障都沒有,那豈不是太可悲了?因此,買保險當然要以父母的保障為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