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才出現一個的人物”。
此外,丘吉爾還可以稱之為預言家、發明家、戰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對未來戰爭中的一些重大技術發展所作的預見後來都變成了現實;他以超乎尋常的驚人敏感和極大的勇氣,冒著和平主義浪潮的巨大壓力和“在政治上幾乎有被消滅的危險”,一天也不放棄向國人發出預言式的戰爭警告,使英國人作好了戰爭來臨的精神準備。他在用雷達偵察來襲敵機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對此問題的研究。他因動用海軍經費改進和大量建造“陸地行舟”,使輪式裝甲汽車演變成為威力巨大的現代坦克而被尊為“坦克之父”。他主持制定了“二戰”中的許多戰略計劃。他親自著意培育了在當時乃至後來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英美關係。總之,丘吉爾是一位人生內涵極為豐富的傳奇人物。本書在較系統、全面地介紹了丘吉爾一生主要事蹟的同時,還力圖透過歷史的表象,對人們囿於政治或黨派的偏見而對其產生的誤解加以辨析,以便讀者對這位曾為人類從法西斯惡夢中掙脫出來作過特殊貢獻的一代英國名相,能夠從本質上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丘吉爾傳……一 馬爾巴羅公爵的子孫
一 馬爾巴羅公爵的子孫
每當提起溫斯頓·丘吉爾這個響亮的名字時,我們立即想起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巨大勝利的英國首相,是和羅斯福、斯大林同為“三巨頭”而矗立在世界史冊上的歷史偉人。其實,早在十七世紀的英國,也有一位名叫溫斯頓·丘吉爾的人,他是本書主人公的同姓名祖先。
這位溫斯頓·丘吉爾(1620—1688)生活的時代,正值英國資產階級剛剛登上世界歷史舞臺,向封建貴族的專制統治發起了強有力的進攻。克倫威爾的“鐵騎軍”和新模範軍,同國王的保皇黨軍隊,進行著殊死的戰鬥。而並非貴族的溫斯頓·丘吉爾,在英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中卻站在貴族一邊,拿起武器為國王查理一世同克倫威爾的軍隊打仗。
1643年5月,在戰事間歇,已升為騎兵上尉的溫斯頓·丘吉爾,回到家鄉與戀人伊麗莎白·德雷克完婚。有意思的是,德雷克家在政治立場上恰恰與溫斯頓·丘吉爾相反,站在了克倫威爾一邊。但他們與丘吉爾家同樣認為,政治上的分歧不應影響兩家之間的婚姻關係。這種情況在當時的英國也並不少見。
克倫威爾代表了歷史的進步勢力,而歷史的進步是無法阻擋的。1649年,查理一世被克倫威爾控制下的國會判處了死刑,資產階級革命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此時,背運的保皇黨軍官溫斯頓·丘吉爾只好帶著傷解甲歸田,並且受到了勝利者的懲罰,被迫繳付446英鎊8先令罰款。這在當時幾乎可說是一筆鉅款,丘吉爾家因此而破產了,他只好跟著妻子住進了德雷克莊園。在這裡,丘吉爾上尉埋頭從事皇家政權淵源演變的研究,在此中寄託自己復辟君主制的企盼,希冀有朝一日會時來運轉。
溫斯頓·丘吉爾的期待並非是一廂情願。1660年,查理二世從多維爾登陸,在英國復辟了君主制。溫斯頓·丘吉爾立即帶著自己花了十多年時間撰寫而成的皇族家譜學手稿前往倫敦,以謀求出路。他對英國王室的忠貞不渝終獲報償:他被選為議員,在赴愛爾蘭一度出任收益頗豐的地方官之後,他被召回國為英王室掌管財產。雖然在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麥考利眼裡,他是一個“一直閒居白廳的窮困潦倒、渺小可憐的騎士,由於他發表一部歌頌君主制和君主的索然無味、矯揉造作、早已被人遺忘的書而被人嘲笑”,但無庸置疑的是,正是這位英國一代名相的同名祖先,為丘吉爾家族的貴族地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查理二世封溫斯頓·丘吉爾為爵士,並賦予他持有自己族徽的權力。他為丘吉爾家族選擇的族徽“忠誠,然而卻不走運”,至今仍是該家族的座右銘。
溫斯頓·丘吉爾與伊麗莎白·德雷克一共生了十二個子女,其中七個夭折,其餘的則都十分健壯且聰明能幹。其中尤以女兒阿拉貝勒和兒子約翰·丘吉爾最為出色。把丘吉爾家族帶入貴族行列的,正是這位約翰·丘吉爾。
丘吉爾傳……1 馬爾巴羅公爵
1 馬爾巴羅公爵
約翰·丘吉爾(1650—1722)與自己的祖父、多塞特郡的法律家、鐵桿保皇派亦即丘吉爾家族有史可考的第一代祖先老約翰·丘吉爾同名。由於溫斯頓·丘吉爾與王室的密切關係,他的兒子約翰被安插到宮中,充當國王查理二世的聽差;約翰的妹妹阿拉貝勒則在約克公爵夫人身邊找了個差事,並作了她丈夫亦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