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議和,顧慎為握著刀柄,信心滿滿。
夜色降臨,三道人影走上輪迴山。
其中一人吹響口哨,沒有得到回應。
天上明月高懸,將地面照得清清楚楚,他們發現三柄熟悉的刀和三具新鮮的骨架。
三人互望一眼,誰也說不出話來,立刻拔出刀,驚恐地四處張望,緊緊靠在一起,步步後退,每一聲鳥叫,都讓他們的心為之一跳。
退到山下,三人像兔子似地在荒野中跳躥,向璧玉南城逃去,頻頻回望,似乎害怕那群烏鴉隨時會追上來。
就憑那三個驚慌失措的刀客,發現不了龍王的蹤跡。
三人逃進被燒成一片狼籍的貴園桃林,來到得意樓後牆,一塊單腿跪下,齊聲叫道:“狼主,狼主。”
牆上多了一個人,身材健壯,相貌卻醜陋無比,眉骨高高鼓起,像兩隻被鋸成一半的角,投下的陰影正好將眼睛遮住,手扶腰下狹刀,神態竟如王者一般莊嚴。
越來越多的人現身,有的站在牆上,有的立於桃林中,圍成若干個圈子,全都面朝著醜人,單腿跪下。
顧慎為看到了熟人,他進城之後的第一名跟蹤者汪成、與聖僧配合騙取錢財的莫老大,明明已經吞毒自盡,竟然死而復生,與其他人跪在一起。
顧慎為心中雪亮,知道冒充龍王的主使者是誰了。
(求收藏求推薦)
第二百八十九章 會議
方聞是坐立不安。
中原特使正越來越不耐煩,龍王要是再不現身澄清假冒者的底細,議和將徹底失去希望。
大雪山與陀能牙一夥加在一起不過區區三千餘人,絕對熬不過這個冬天。
方聞是喜歡一切都井然有序,萬事皆在掌握之中,可龍王總是劍走偏鋒,讓他這名謀士也摸不清脈絡。
壞訊息接二連三,金鵬堡不停地發出暗示說已經找到龍王的下落,隨時都能生擒活捉;四諦伽藍與璧玉城眾多刀客對聖僧之死群情洶洶,恨不得能親口吞掉龍王;北庭委派的督城官更是火上澆油,墨出公開聲稱,龍王要是再不伏法,他就將建議北庭與中原共同出兵接管璧玉城。
偏偏在這個節骨眼,疏勒國也派使者來到璧玉城。
大雪山與金鵬堡議和,實際上是對疏勒國的背叛,方聞是在疏勒王面前說得天花亂墜,聲稱龍王會與獨步王絕一死戰,結果只打了兩場規模一般的戰役,竟然就想議和,疏勒國借道、借地甚至供應部分物資,都成了養虎為患。
方聞是原想在冬天到來之前就將議和完成,只要有中原的支援、北庭的默許,疏勒國自會承認既成事實。
可因為假龍王的擾亂,議和程序大大延長。
疏勒國這個時候派使者來,絕沒有好事。
疏勒使者名叫石印,以王親的身份擔任朝中大臣,方聞是記得這個人,因為就是這個黑臉大臣,曾經與他在朝議中針鋒相對,反對借道給大雪山。
方聞是硬著頭皮前去拜見石印,結果遭到委婉的拒絕,這是疏勒國要破壞議和的明確預兆。
方聞是束手無策了,他見識過龍王在最後關頭解決問題的手段,只能希望龍王這一次還能成功。
中原特使“十日期限”到了,方聞是最後一次詢問初南屏是否知道龍王的下落,少年劍客只會搖頭。
方聞是垂頭喪氣地去見中原特使,深感謀士之夢想即將破滅,但他很快又振奮起來,自己畢竟已經嶄露頭角,他方聞是小有名氣了,離開龍王,總能再找到下一位賞識者。
中原特使還邀請了督城官墨出、疏勒國使者、金鵬堡白衣院的一名宗主、孟家的某位公子和四諦伽藍的僧人,這不算正式的會談,大家只會在一件事上達成共識:中原是否支援議和。
所有人都知道答案,如果龍王在璧玉城一味地殺人立威,即是表明大雪山根本沒有議和的誠意,所謂中原的支援也就無從談起。
一共七個人,開始只是互相寒暄問候,方聞是發現自己被孤立,除了中原特使,沒人跟他說話,疏勒國使者石印假裝不認識他,墨出則怒目而視,他接連兩次受到龍王挑釁,為此死掉一名寵妾,心中自然老大不高興。
孟家派出的代表是二公子明恕,他最先提起正題,咳了一聲,說道:“大雪山想與金鵬堡議和,此事萬眾注目,今天也該有個定論了。”
僧人宣聲佛號,“本來能議和最好,可是龍王始終不現身,暗中殺人無數,連本寺蓮華法師也受殃及,實在讓人懷疑龍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