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我素,依然徵收十多倍於正款的錢。孫定揚正是逼迫百姓反對朝廷的那種貪官汙吏!

張之洞想到這裡,頓時怒火滿腔。他鋪紙研墨,奮筆疾書:

古人云:天心在民心,民安即國泰,民定則國寧。減捐輕賦以蘇蜀民,此今日治蜀之第一計也。孫定揚逼民於絕路,李有恆濫殺至無辜,彼輩不獨為蜀民之罪人,實為朝廷之罪人。從來壞聖君之英名,毀大業之根基者,皆孫、李等亂政殘民之蛀蟲也。此輩不誅,民心何能得安寧,國家何能至大治,朝廷何能樹威儀,上天何能降平安?

“好,就這樣定稿!”

張之洞為自己擬的這幾句文字興奮起來,將筆一扔,霍然站起。楊銳正在屏息靜氣地謄抄,被張之洞這一聲高叫所驚動,知道老師又得絕妙之句,忙過來先睹為快。

“香師,有您這幾句,孫定揚、李有恆不上斷頭臺,怕連太后都不會答應了。”

楊銳說完,捧起這份奏稿,又大聲朗誦一遍,由衷佩服不已。

“不僅要借他們頭來為蜀中父老出一口氣,還要借他們的頭來整一整天下的吏治!”望著夜色深沉的窗外,張之洞堅定地說。

“香師,快四更天了,您去歇息吧,我來抄,天亮之前可以抄好。如果您滿意的話,上午即可拜發。”

到底是二十剛出頭的小夥子,楊銳一絲倦意都沒有,反倒被為民請命的崇高情感所激勵,情緒越發高昂了。

“叔嶠,你以為這三道奏章上去,東鄉冤案就一定會昭雪,孫定揚、李有恆就一定會被砍頭嗎?”

張之洞目光凝重地望著面色紅潤的年輕士子。

“有您這三道奏章上去,再有幾個人配合籲懇,事情一定會辦成的。”楊銳很有把握地點點頭。

“可能不會有這麼便當。”張之洞轉眼望著書案上那簇橘黃色的燈焰,慢慢地說,“先前的定案和去年的複審,都是有諭旨肯定的,現在要再請諭旨來推翻前定,談何容易啊!”

如同一盆冷水澆來,尊經書院的小秀才一時沒有主意了,他呆呆地看著背手踱步的老師,口裡喃喃地念著:“那怎麼辦呢,那怎麼辦呢?”

是的,怎麼辦呢?張之洞也在苦苦地思索這個問題。遠處,似乎隱隱約約地傳來晨雞的打鳴聲,天快破曉了!他毫無睡意,正陷於沉思中。

突然,他想起一件事情來,頓時心裡燃起一股希望,忙對楊銳說:“不抄了,你也快去睡覺,這幾份奏章暫不拜發,過幾天再說。”

為什麼要過幾天再說呢?楊銳滿腹疑慮地望著頗有點情緒化的前學臺,他不能理解老師為何陡然之間又發生了變化。

八 張之萬對堂弟說:做官是有訣竅的

十天前,張之洞接到鄉居多年的堂兄張之萬的一封信。信上說,醇邸邀請他進京小住幾天,敘敘別情,談談詩文。他很榮耀地接受了這一邀請,即日進京,將下榻賢良寺。

看信的時候,張之洞只是為兄弟即將見面而高興,並未作深思。今天凌晨,為上摺子的事,他突然想起了這封信,心中似有一個亮點在閃爍。現在,張之洞睡了兩個時辰後醒來,獨自坐在書房裡,把堂兄的信找出來又重新讀了一遍,開始深入地研究這件事。

張之萬真正是個天下少有的幸運兒。

道光二十七年,張之萬高中狀元,金榜張掛後,即刻名動四海,全國士人莫不豔羨敬仰。三年後,他督學河南,期滿後回京,充任道光帝第八子鍾郡王奕�的師傅。同治元年被擢升為禮部侍郎,遵兩宮太后之命,輯前代有所作為的帝王和垂簾聽政的皇太后的事蹟,以供執政參考。慈禧很看重這部書,親自賜名為《 治平寶鑑 》。年底出任河南巡撫。同治五年調任漕運總督,與曾國藩、李鴻章一道,受命防剿捻軍。同治九年調江蘇巡撫,十年升閩浙總督。這一年,張之萬年已花甲,母親八十二歲。

張之萬雖然官運亨通,但他書生氣濃厚,讀書為文給他帶來的愉悅,更要勝過權力加給他的煊赫。他尤喜繪事,每天退下公堂後都要畫上幾筆,自我欣賞,其樂陶陶。況且他性情較為沖和疏散,不太能耐繁劇。於是,在六十二歲那年,便以母老乞養為由,拋開權高勢大的閩浙總督不當,致仕回南皮老家,過著悠閒自得的書畫生涯。

第一章 清流砥柱(31)

然而,張之萬此舉卻給他在官場士林贏得極高的聲譽,眾口一辭讚揚他志趣高潔,事母至孝。以清廉自勵的張之洞對這位堂兄更是欽仰不已。

去年年底,九十歲的老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