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徐悲鴻所發表的一篇華夏國畫改良論中的一句話一樣,古法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採入者融之。
這已然說明了一切,如果在華夏國畫上,有著非常優秀的造詣,那自然要更加努力,將國畫發揚光大,而不是看到自己在國畫上如此優秀,覺得自己也一定能畫好油畫,到頭來,恐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已。
而且,陳逸也並不覺得,以自己的精力,在練習繪畫書法之餘,還能夠去練習油畫。
在畫上看了一會,陳逸便拿出了電話,將自己得到這幅油畫的事情,告訴了他的師傅,身在景德鎮的鄭老。
而得知陳逸發現了曾梵志的畫作,鄭老也是十分的驚異,他研究的方向雖然是華夏古玩,但是對於油畫之類的,卻也是十分精通,自然知道曾梵志是什麼人。
現在而言,能夠與曾梵志在拍賣會上一較高下的華夏油畫家,也就只有廖廖數人而已,其中有常玉,有趙無極,有吳冠中,同樣也有徐悲鴻。
只不過這幾位繪畫大師,都已然不在人世,他們繪畫大師,雖然以很多都是以油畫而出名,但是在學畫之時,也並未拋下對華夏國畫的學習。
雖然說曾梵志的大部分畫作價值,都無法比得上這些大師,但是能夠有著幾幅畫作,與這些大師優秀的畫作處於同一價值,足可見其畫作的獨特程度。
隨後,陳逸將自己拍攝的一些照片,發了過去,讓鄭老以及文老等人不是讚歎華夏能人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