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近千人的目光聚焦,以她平時大膽作風,都窘迫得無以復加,慌忙垂下螓,掩飾內心的慌亂。
元越澤的聲音響起,只聽他道:“有一天大雨過後,一家裡有四兄弟準備外出。老大穿了一雙最適合夏末秋初的厚實靴子,老二選了雙能凸顯他身份不凡的貴氣靴子,老三老四都打赤腳。”
眾人面面相覷,實搞不明白他為何突然講起故事。
元越澤繼續道:“老三打赤腳的原因是身體乃是皮囊,心既不受汙染,腳上沾些泥巴又有何妨?老四打赤腳的原因則最簡單,因為他不喜歡穿鞋。”
緊接著問王通道:“王大儒覺得這四人中,哪人的行為最可取?”
王通心思電轉,不片刻已猜到元越澤口中的老大代表的是追求自然之道的道家;老二代表的則是提倡等級制度的儒家;老三代表的是脫世俗之外的佛門;老四代表的則是離經叛道、追求自由的魔門。
王通不答反問,冷笑道:“儒家經歷過百年沉寂,公子怎可用先人的觀點來推現人?若是那樣,與魏文帝曹丕又有何異?”
顯然,他對元越澤念念不忘批儒家思想一事極為不滿。東漢滅亡後,魏晉南北朝期間,儒學幾乎蕩然無存。東漢後期,儒家為拯救衰敗的君權,從政學者往往以與外戚集團結盟的方式來對付橫暴無忌的宦官集團,因此士族階層就與宦官集團形成了積不相能的“歷史關係”到了曹操崛起,他雖有士族之學術背景,但家系為宦官,仍與儒家從政學者為敵;再加上實質已經取代東漢,政治行為於其學術背景下的道德原則上無法講通,就採取了“提倡無賴之風而摧抑士氣”的方法。獻帝建安十五年退封縣而拒不交兵權的告示,最好地說明這點;到了其子曹丕那裡,更是全然否定舊的道德標準,使秦漢以來的風俗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