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個博物館,這裡是北京最便宜的舊貨市場,吸引著大批中外遊客。
北京最有名的幾個古玩市場,無非就是大柵欄兒,琉璃廠和潘家園了,大柵欄的老字號比較多。像明代即有已開業的六必居醬園,清代康熙年間開業的著名國藥店同仁堂,嘉慶年間開業的馬聚元帽店、內聯升鞋店,以及後來擁有四個門面的八大祥之一……瑞蚨祥綢緞皮貨莊等,這裡與其說是古玩市場,倒不如說是百年老店的縮影所在了。
而琉璃廠最早是個書市,在清朝的時候,官員和趕考的舉子經常聚集於此逛書市,慢慢的就發展成了一個古玩文化市場,但還是以字畫書籍為主,如槐蔭山房、古藝齋、瑞成齋、萃文閣、一得閣、李福壽筆莊、榮寶齋等百年老店都在此地。
潘家園和上面這兩個地方不同,他之所以出名,卻是緣於前文所說過的鬼市,而鬼市這個名稱,就出自潘家園。
這還有個典故,潘家園最早的時候,是個廢舊了的窯址,地方也有些偏僻,在清末民初的時候,當時國運衰落,許多達官顯貴家道中落,便偷拿了家中的古玩來到潘家園這裡變賣。
畢竟這是件有失身份的事,只能選在凌晨三四點打著燈籠交易,因為在這鬼市上脫手的物件,大多都是來路不明的,都有著不可言說的秘密,只能是賤價出售。
由此‘鬼市出好貨’的傳聞也就傳開了,當然,現在雖然不需要躲躲藏藏、掩人耳目,但是凌晨四點開市的傳統被延續了下來。
在1992年以後,潘家園逐漸形成一箇舊貨市場,短短几年時間便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古玩舊貨集散地,仿古傢俱、文房四寶、古籍字畫、瑪瑙玉器、中外錢幣、皮影臉譜、宗教信物、民族服飾、文革遺物甚至生活用品,除了軍火、毒品、人口,只要你能想到的有價值的物品,在潘家園都可以找得到。
現在的潘家園,在大眾心裡的名氣。已經遠超琉璃廠和大柵欄了,就是許多國外的總統政要,也多到此來遊覽過,在其周圍,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圈。
潘家園一週只開四天,週末自然是最熱鬧的,當莊睿在苗菲菲的指點下停好車,走進潘家園的時候,也不禁被眼前的景象給小小的震撼了一把。
這哪裡是古玩市場啊,簡直就像是趕集的,到處都是人,而且外國人居然佔了大多數,白面板、黑面板的隨處可見,各種語言此起彼伏,莊睿打眼看去,一滿臉麻子的小販,正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和一外國妞講著價錢。
“莊睿,怎麼樣?我說過潘家園比中海的古玩市場熱鬧吧?”
苗菲菲的性格外向,在家裡呆不住,又不喜歡逛街買衣服,以前時不時的就會跑到潘家園來閒逛,雖然不買東西,但是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打著交道,心情很好。
站在潘家園的大門口,入眼所及,除了人之外,就是密密麻麻排在一起的攤位,每個攤子上都擺著幾十上百個物件,瓷器、青銅器、陶器、鐵器、木器,包括文房四寶,珠寶首飾,那是應有盡有。
“熱鬧,是熱鬧了……”
看著這面前熙熙攘攘的人流,莊睿喃喃自語道,他想起德叔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北京城裡,想淘弄古玩,還是要去琉璃廠,莊睿現在才算是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三千多個攤位,加起來足足有幾百萬件商品,
可是最關鍵的是,咱們國家雖然遺留下來的古玩不少,那也禁不住這樣擺著賣啊,根本就不用看,莊睿心裡就明白,別的地方是一百個物件裡面或許能有一個真的,但是在這裡,恐怕一萬個物件裡面,能有一個真的就不錯了。
莊睿現在算是整明白了,苗菲菲為什麼經常來逛古玩市場,但是對古玩卻是一竅不通了,在這裡想淘弄個真玩意兒,那恐怕比買彩票中個頭獎的機率大不到哪兒去。
三百
熙熙攘攘的人群裡。個個都是面帶喜氣,揮舞著手裡剛買的玩意兒,大聲呼朋喚友,有兩個身材高挑的外國小妞,一個臉上戴著個京劇臉譜,另外一個人揹著個揚琴二胡,看的莊睿頗為無語。
不過莊睿心中也有了一絲明悟,來這的人,只是抱著一個淘寶的臆想,真正享受的,還是這裡熱鬧的環境和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氛圍。
莊睿還站在潘家園的大門口計算著這裡真假物件的比例時,苗警官已經是興致勃勃的衝了進去,這裡實在是太亂了,一個不留情就能走散掉,莊睿無奈,只能跟上去。
“得了,就權當是來參觀旅遊了……”
莊睿只能這樣來安慰自己,這潘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