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當談論到白衣大食文明時,三位薩珊波斯的精英與大多數華夏子民一樣,都抱有一種對落後地方的不屑,對此,李泰惟有嘆息,卻也無話可說。
在初唐的年代,沒有人比李泰更懂得阿拉伯人的貢獻,沒人比他更瞭解阿拉伯人的可怕。尤其是那阿拉伯文化的歷史地位,那是令任何人都會發出感慨的。
阿拉伯文化的歷史地位,也如它的商業中介地位一樣,是一種中介文化。在橫向聯絡方面,它把東方文化,如印度的數學、稻米、棉花、食糖,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傳入西方,豐富了歐洲人的經濟文化生活,促進了歐洲社會的發展。例如造紙,唐天寶十年(751年)怛羅斯戰役,有一些中國造紙工匠被俘,此後撒馬爾罕有了造紙廠,792年巴格達建立了第二座造紙廠,接著在大馬士革和埃及也相繼建立。大馬士革的中國紙曾長期流行於西歐各地,取代了原先使用的羊皮和埃及的紙草紙。12世紀初,阿拉伯人在西班牙也設立了造紙廠。直到13世紀,歐洲各國才先後有了造紙廠。再如印度的數碼和十進位法,是774年一位印度學者到巴格達講天文學時帶來。九世紀初阿拉伯大數學家花拉子密(780~849年)在其著作中首次介紹了印度數字和零號,此書於12世紀被譯成拉丁文,這個譯本儲存至今,阿拉伯原文卻佚失了.。1202年義大利人利奧那多刊行了這部著作,此是阿拉伯數字傳入義大利的開始,它代替了歐洲人使用的羅馬數字,被認為是歐洲數學的里程碑。
在縱向聯絡方面,阿拉伯文化對西歐影響最大,它把古希臘羅馬文化與西歐文藝復興聯絡起來。阿拉伯文化昌盛時期,正是西歐文化的黑暗時代,穆斯林對古希臘學術著作的大量翻譯,彌補了西歐文化的斷層。透過西班牙和西西里這兩座阿拉伯文化的橋頭堡,西歐人重新發現和研究古典文化。從12世紀起,西班牙託利多的翻譯局就成為西歐人學習阿拉伯文化的一個源泉,“直到15世紀,歐洲學者沒有一個不受阿拉伯學術影響的”。“西西里島的兩位受洗的素丹”之一的腓特烈二世(1215~1250年,德國皇帝兼西西里王),在使西西里阿拉伯化的同時,還於1224年創辦了那不勒斯大學,這是歐洲第一所官辦大學。這所大學的圖書館,收藏了大批阿拉伯語寫本。亞里士多德和伊本·::魯世德(1126~1198年,阿拉伯哲學家)的著作奉他的敕令譯成拉丁語後,作為大學的教科書;這些譯本的副本,寄到巴黎大學和波倫那大學去。那不勒斯大學的畢業生當中,就有後來的義大利經院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
很確切地說,那就是,沒有阿拉伯,就沒有東西方的文化交流,沒有阿拉伯,就沒有東方文明傳播去西方,那就沒有文藝復興,西方就不會出現大航海,西方不會擁有火藥,西方就不會超越東方,中國就不會落後!太多,太多,中世紀的很多歷史程序,都直接或間接與阿拉伯掛勾,阿拉伯對歷史的貢獻,絲毫不會差於絲綢之路。
………【第十二章 幸運的薩珊波斯】………
阿拉伯人,以一個居於少數的、落後的民族,闖入了亞非歐的文明世界,硬是在北非、西亞和中亞,用自己的宗教和語言,製造了一個伊斯蘭文化圈.在阿拉伯帝國境內的大部分民族,都接受了伊斯蘭教和使用了阿拉伯語。只是在西部的西班牙,未能使當地阿拉伯化;在東部的伊朗,宗教留下了,語言卻仍是古老的波斯語。
阿拉伯文化不是阿拉伯人從沙漠中帶來的。這種文化,就其淵源、基本結構和民族特徵來說,是古代埃及、兩河流域、印度、波斯以及古希臘羅馬文化綜合發展起來的。但是,這一文化又帶有鮮明的阿拉伯色彩,具有阿拉伯的核心,這就是它的主要表達工具是阿拉伯文,其思想核心或人生觀是伊斯蘭教。由此,我們不能不驚歎阿拉伯文化的綜合能力。而這一切,又與阿拉伯民族長於學習,重視和提倡文化的傳統密切相關。
阿拔斯王朝前期(750~847年),既是帝國經濟,也是阿拉伯文化的繁榮時期。歷代哈里發如拉希德(786~809)、艾敏(809~813)、麥蒙(813~833)都獎勵學術,提倡文化。他們提出了“人最美的裝飾品是知識”,“學者的墨水應象殉道者的血一樣受到尊重”等格言。830年麥蒙下令在巴格達建立智慧館,那是一個圖書館、科學院和翻譯局的聯合機構。波斯文、梵文、敘利亞文、尤其是希臘文的古典著作被大批翻譯過來,對名翻譯家的譯稿,按其重量酬以相等的黃金/自750年起,阿拔斯王朝的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