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娼灰綴捅O棧ブ��慮槁雎齷峁�諫莩蓿�庵稚緇崢贍鼙匭胍�小案招浴鋇募彝ソ峁梗��爍罡魴裕�裨頡凹搖敝�詰木�媒灰拙禿苣延腥範ㄐ裕�餼褪僑寮乙約叭魏未�撐┮滴幕�墓殘浴T誚��鞣繳緇岬納��ι仙�⑷嗣塹氖杖氤�鑫滷ブ�螅�凹搖鋇木�黴δ苤鸞ビ山鶉詒O帳諧±詞と危�饈鋇摹凹搖蔽幕�槐匾�敲礎案招浴保�膊槐卦際�鋈說淖雜桑�蛭�星櫚慕蝗謔潛撇懷齙模�揮謝�詬�*利、基於個人自由選擇的“家”裡,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交流才是自願真誠的,才不是出於“義務”責任感而為的。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兒女都會照顧父母老人,只不過前者可能更多出於“義務”責任感,而後者是出自“愛”,差別即在此。

儒家學者說,中華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側重精神生活的境界。——這種結論很難站住腳。儒家文化強調壓抑個人世界、閹割個性,讓你只知道你的名分,讓你絲毫不能有質疑、挑戰長者或權威的動向,讓你只能按照士大夫給你設定的麻木人生去過日子。相比之下,西方“家”文化已經走出利益交易功能,強調的是個人的權利與自由,讓你根據自己的偏好和世界觀去不受制約地最大化自己的精神世界。一種是被閹割個性的精神文明,另一種是個性自由被最大化了的精神文明,哪種境界更高、更能豐富人生之體念?

從北京、丹東這樣的大中城市的文化觀念變化中,我們看到,隨著經濟和金融證券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大中城市的“家”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其經濟功能也逐步由金融市場取代,看到兒女時父母首先想到的不再是自己的投資和養老保障,也不再把兒女當成自己的財產,“家”已主要是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地方。家庭生活不再死氣沉沉,而是越來越有個性,父母跟子女間的交往也日益平等,個人自由在中國終於有了更好的基礎。這是中國主流文化發展的大趨勢。

從原始社會到農業、到工業、再到服務業社會,人類的制度性文化總在隨著生產力和金融市場而演變,其整體方向是個人自由空間的最大化,發展就是使個人自由。最初在生產能力低下時,人是迫不得已接受部落公有制,犧牲個人與家庭;一旦農業使人的獨立生存能力稍微提高,人們的基本生活單元就從部落歸縮到宗族、家族,然後再歸縮到離個人更近的“家”;到了工業社會,生產能力遠遠超過人的溫飽需要,金融市場的發展又將經濟互助交易功能從家庭剝離出來,使個人從家庭的經濟制約中得以解放,給他以最大自由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是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解放了個人。北京、丹東等大中城市文化觀念的變遷即證明人類追求自由的自然傾向,這一點不會因人種而異。因此,在今天的發展水平上,儒家基於“三綱”的家文化和由此延伸的政治哲學可以休矣。

“用中華文明整合世界”的口號有意義嗎?

當然,像前面談到的“用中華文明整合世界”之類的呼籲已不是第一次。據袁偉時先生在《告別中世紀》一書中所講,早在1901年,也就是在鴉片戰爭敗給英國、甲午戰爭輸給日本、義和團運動讓中國敗給八國聯軍之後,就在清朝廷被迫逃命到西安、中國自己身處亡國危機的時候,辜鴻銘先生聲稱“……人類未來文明……依賴於中國文明的根基,或更確切地講依賴於遠東民族可稱為儒家文明的東西”。 以中華文明拯救世界的呼聲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進一步達到高潮,其中梁啟超的言論尤為突出,“我希望我們可愛的年輕人,……把自己的文化綜合起來,還拿別人的補充他,叫他起一種化合作用,成了一個新文化系統。……把這新系統往外擴充,叫全人類都得到他的好處。……我們的年輕人啊,立正,開步走!大海對岸那邊有那幾萬萬人,愁著物質文明破產,哀哀欲絕的喊救命,等著你來超拔他哩!”

前輩們的超脫和大公無私當然令人敬佩,但是這些勇敢背後可能難以找到學理基礎。1901年和1919年前後,都是中國自己國難當頭、國家前景渺茫的時期,那時還主張拿讓中國走到那種亡國境界的文化體系去救他國的命,這的確需要超強的勇氣。另外一種解釋是,中國傳統學問存在根本性的“實證”盲點,讓文人把中國過去一百多年的遭遇跟中國文化脫離開來,認為那些落後捱打不是傳統中華文化所致,而是由外國人所致。有意思的是,今天的情況跟那時期正好相反,中國經濟今天正在崛起,這時我們只願意把成功歸功於自己,歸結於中華文化,跟世界整體發展無關。也就是說,如果自己處境不好,那是別人強加於我的;如果我們成功,那完全是自己的功勞。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