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則 G 稱為有限群,反之則稱為無限群。
群論思想極富生命力,其重要性在於它能將不同學科裡的眾多現象統一起來。
現代世界的主要問題是“對群的畏懼”。
世界上不管哪個國家只要遇到*示威、大學生鬧事等之類的群體事件時,政府都是最擔心、最害怕的,想開槍掃射吧又不太方便,當然也有開槍掃射的,但是一般情況下都“沒有”,也許就是這樣,那些無知的群體才會堅信政府不敢開槍掃射,以至群體事件才會在世界各地氾濫,以至這些大群往往都被小群利用!
“群體性事件”是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最終能不能有效化解和妥善解決此類問題,也是衡量一個執政黨執政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
哲學家克爾愷戈爾批評他那個時代,只重視“群性”而忽視了“個性”,他主張要“成為一個人”。
中國孔子也說:教育要因材施教。
其實,如果一個國家的教育只按照一個模子進行的話,那麼這個國家的未來很難想象。
但是在我看來因材施教,實在是“太麻煩”,還不如搞“集體施教”這樣不但省事方便,而且還可以節約出更多的錢去吃喝嫖賭洗桑拿!
。。。。。。
大多數人喜歡做的事不一定就是對的,不一定少數就是錯的,因為基本大群往往都是很無知的,人類社會的進步一直以來都是靠少數人!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為自己的未來作出正確的決定,別被一些表面的東西所迷惑,保持一個清晰的頭腦,不讓多數人的意見瞎壞自己決定。
如今大學裡戀愛成災。
為什麼戀愛?
好奇?
虛偽?
無知?
寂寞?
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一種風,於是乎人群跟風,交往,一起逃課,一起逛街,一起看小說,一起吵架,一起出去開放,最後還以為自己很時尚,畢業後才知道自己很屎上!
數學中李群的概念在微分方程和流形中都有很重要的角色,它結合了分析數學和群論,而且還能很好地描述分析數學結構中的對稱性。對這類群的分析又叫調和分析。其實這種“調和”我鼓勵在人類社會中也應多多應用,畢竟戰爭和衝突這些都是我們大家不願意看到的,用中國人的話說: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