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砣〕齬苄盡�
鍛焊好的槍管拿到腳踏木製機床上,用從小到大的幾根鋼鑽和鋼稜依次鑽孔钂光。而後在後膛上開出藥池,尾部劃出旋槽,用螺絲做為膛底旋緊,這樣整根槍管才算完工。
因為當年逃難時損失了大量人手,這種精細活即使在龔姓一系的鐵匠當中,現在也只有二十來個純熟師傅才能承擔,這些人全工一天的總產量僅僅只有六根銃管。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炒鋼工藝煉出的優質材料,和他們在每根銃管上花費的巨大工作量,所以鐵甲騎銃兵使用的的火銃在抗倭之戰中,不但射程和精確度有保障,而且從來沒有出現過炸膛事故。
符強自己是精工出身,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海院,工作中相應的學科知識學了不少,他知道這種火銃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質量有的原因在那裡。錘鍛的工藝是其一,連姓長老們所說的用來煉製白銅的砒礦也是其一,他知道這個砒礦其實就是後世的鎳礦。而且從自己的加工經驗上看,眼前的這種槍管鋼材材質確實就是鎳鋼。
古書裡有沒有記載過古代人會不會煉鎳鋼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在目前只有這樣低劣製造工具的條件下,要想造出有膛線的單發後裝定裝子彈槍,耗費的工夫肯定十分巨大。沒有特殊的工具,技術上幾乎不可能突破。首先是必須有硬度很高的刀具,否則根本就無法在鎳鋼槍管內拉出膛線。如果用軟鐵做槍管,那麼用鎳鋼做刀具也能拉出膛線。可哪樣的槍管打個幾十槍之後,膛線恐怕就給磨光了,根本就沒有實戰意義。
他取來多用刀和一把飛刀。先用多用刀上的量具刻度做參考,讓他們打造了一把鋼尺。又讓龔鐵石他們從飛刀上硬截下四小斷,磨出鋌口,斜鑲在鋼稜四角上。
龔姓長老們對飛刀的硬度和堅韌十分驚訝,他們告訴符強。祖上就曾經為秦始皇打造過寶劍,用的是在江西採來的一種重石礦和鐵礦一起煉製,然後再用一種紅鉛礦和硝石一起打碎放在酸醋溶洗後的溶液給寶劍鍍上一層膜,造出來的寶劍鋒利無比,永不生鏽。還有一種煉劍方法更方便,是用一種有微弱磁性的黑色鐵礦加上重石礦煉製,寶劍也是鋒利無比,而且不用鍍膜照樣也不會生鏽。
長老們還告訴符強,如果把重石礦和另一種紫晶礦打成極細的粉末,先用炭粉和重石礦燒煉後趁熱混合進紫晶礦粉壓成形狀,然後再回爐燒煉,這樣就可以煉製出更堅硬的鑽鑿類刀具。當時他們祖上就留下了這樣的一把鑿具,他們改造後用來車轉火銃後膛的螺紋時,十分方便。
不過遺憾的是,他們祖上只傳下了這些東西的煉製火候和工藝,找這幾種礦的詳細地點在宋末戰亂的時候就失傳了。只知道弱磁性的黑鐵礦是在現在的烏思藏都司和朵幹都司地界裡,紫晶礦是在瓊州府地界裡,重石也只知道在江西有,沒有具體地點。最讓他們心痛的是,從昌黎北上逃亡時,那把傳家鑿具在混亂中給遺失了。
符強對他們說的煉製法也是十分震驚。按造他自己的記憶,只有鎢用在鍊鋼裡,才有可能達到他們說的那種重石礦的效果,而江西恰恰就是後世國內鎢礦的最大產地。要使寶劍保持鋒利和不生鏽,那麼用來給劍身鍍層的應該是鉻酸鹽一類的化合物。他就曾經在博物館裡參觀過龔姓長老們說的鍍過鉻酸鹽的秦始皇寶劍,哪寶劍在地下埋了兩千多年,依舊是閃閃光發亮,寒氣逼人。而且,他知道鉻鉛礦的表面小晶體,就是橘紅色的。
另外,他們說的那種黑色有微弱磁性的鐵礦應該就是鉻鐵礦,否則也不可能達到他們述說的那種效果。而他們說的烏思藏都司和朵幹都司地界,就是後世的青藏高原,國內最大的鉻鐵礦產地!
至於他們說的把重石礦和紫晶礦打成極細粉末混合在一起燒煉的方法,其中的紫晶礦應該就是鈷華礦晶,這種煉製方法幾乎可以等同於後世二十世紀才有的、煉製鎢鈷合金的粉末合金法!而現在的瓊州府,也就是後世的海南島,就有能夠產生紫色鈷華礦晶的輝砷鈷礦!
符強幾乎有立即就帶著龔姓長老們去江西、海南、西藏找礦的想法,可是想想現在大家都在遼東,等把這些礦找來,黃花菜都涼了。於是他只好把這個念頭放下,先繼續目前的工作。
做好工具後,符強讓龔姓長老們鍛造一根內徑只有八毫米的槍管,把槍管的後部份加厚、後膛擴寬成與自己用的子彈殼外形一樣又大上幾號的形狀,用做出的四刃鋌刀在前面的槍管部份慢慢鋌出膛線。同時指揮其他人手打造了幾個V形強力彈簧,用鐵塊打製了一個簡易的獵槍槍機,把槍管和槍機部份裝上木託,用蝶銷連線的方式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