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
袁紹磐河戰公孫將趙雲帶出三國舞臺,孫堅跨江擊劉表而戰死於他鄉。一個恩張仇報,另一個此仇不報非君子。怎一個“仇”字了得啊!兩戰都失敗。看來,這兩戰是不該打的,至少也打得太勉強了。
大家細細讀來,看袁紹是不是該打屁股:且說袁紹屯兵河內,缺少糧草。冀州牧韓馥,遣人送糧以資軍用。謀士逢紀說紹曰:“大丈夫縱橫天下,何待人送糧為食!冀州乃錢糧廣盛之地,將軍何不取之?”紹曰:“未有良策。”紀曰:“可暗使人馳書與公孫瓚,令進兵取冀州,約以夾攻,瓚必興兵。韓馥無謀之輩,必請將軍領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紹大喜,即發書到瓚處。瓚得書,見說共攻冀州,平分其地,大喜,即日興兵。韓馥見你沒飯開快餓死了,給你送些糧食來下鍋填肚子,可你袁紹卻貪得無厭要別人的全部糧食。這已經不是什麼好心撞雷劈了。古話說得好:食碗飯,反碗底。所以,我們平時想幫人的話,你也看清楚對方的為人才再做決定才行。不能在見別人碰到困難,就去幫別人。你的好心和善良,可能給你帶來一場噩耗。而且,現在網際網路上和媒體上也都時不十見有報道利用我們的同情心來作案這一類犯罪活動。所以,出門在外要提高警惕以防上當受騙!
袁紹的所做做為以上那還是小CASE,再望下看:卻說公孫瓚知袁紹已據冀州,遣弟公孫越來見紹,欲分其地。紹曰:“可請汝兄自來,吾有商議。”越辭歸。行不到五十里,道旁閃出一彪軍馬,口稱:“我乃董丞相家將也!”亂箭射死公孫越。從人逃回見公孫瓚,報越已死。瓚大怒曰:“袁紹誘我起兵攻韓馥,他卻就裡取事;今又詐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報!”盡起本部兵,殺奔冀州來。所以,公孫瓚哪裡有不打你的,而且商量的餘地都沒有,打不贏你也跟你袁紹拼了。袁紹內外都吃,自己人打一巴掌,對手也打一巴掌,這就是僅僅是鍋裡反了!以後,還有誰敢與你袁紹共事與合作?你這還不是殺雞取卵嗎?如果你在這樣的公司上班,你做得安心嗎?企業啊,你的員工在公司上班總是提心吊膽的呀,你認為他們能願意為你盡心盡力的工作嗎?不過他們幹活還真的挺賣力的。你是不是沾沾自喜呢?
三國都好幾回了,仗也打了不少了,所以啊,趙子龍也是時候該上場了。英雄再不出現,戲份就縮水了。朋友們,看好了唄: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醜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於此處相見。”以前的猛將都是文縐縐的出來的,只有趙雲一出來就要打打殺殺的,真不愧為常山趙子龍,所以長板坡之戰的主角是非你莫屬的了!趙子龍這人挺乖的,三國裡面這麼乖的猛將也就只有他一個。其他的將軍,大大小小的都有些牛脾氣,可惟獨他沒有。主人吩咐他做什麼,趙子龍就做什麼。安分守紀,啥也不想,有仗就打,有飯就開,有酒就喝!從不擔心劉備會炒他魷魚,也不怕劉備某一天會破產倒閉而導致它流落街頭。說來也奇怪,趙子龍就這麼安安穩穩得過了一輩子,他也成了三國裡面唯一一個是終老病死的猛將!
趙子龍這心態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學習的。平時,我們賺了那麼多錢了,還拼命的去賺剩下不在自己手上的錢的幹什麼呢?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賺錢不就是為了過得好點,讓家庭父母、老婆、孩子過得舒服點嗎?可你就不回家陪陪家人,只為了在外面賺更多的錢。這又何苦呢?本來你賺錢是為了家庭,可你現在賺錢就是為了賺錢。唉,罷罷罷!
往下繼續,看看孫堅這氣憤的傢伙:卻說袁術在南陽,聞袁紹新得冀州,遣使來求馬千匹。紹不與,術怒。自此兄弟不睦。又遣使往荊州,問劉表借糧二十萬,表亦不與。術恨之,密遣人遺書於孫堅,使伐劉表。其書略曰:“前者劉表截路,乃吾兄本初之謀也。今本初又與表私議欲襲江東。公可速興兵伐劉表,吾為公取本初,二仇可報。公取荊州,吾取冀州,切勿誤也!”堅得書曰:“叵耐劉表!昔日斷吾歸路,今不乘時報恨,更待何年!”就這樣,孫堅為了出一口氣去攻打劉表。正中袁術下懷,你贏也好,輸也好,都算替袁術出了一口氣。袁術這招也夠狠的。兩人都是為了報仇,真是火遮眼。這一仗也打得很無謂,按孫堅的說法::“吾自欲報仇,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