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我以為,筷子的誕生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是一項比四大發明更具民生價值的偉大發明。因為這個發明,東方的這群眾生之手得以延伸,不再直接抓飯,在飲食方式上,從此與狗和猴子拉開了歷史性的距離。
幾千年了,我們把鍬插進泥土墾荒造田,我們把筷子插進菜飯菜實施飲食;幾千年了;我們的腳在大地上行走,我們的手在天空中行走,我們的筷子在餐桌上行走,在這些動作交替進行的蒙太奇中,我們一代代繁衍生息。
我喜歡坐在河湖邊,欣賞雲水間、荷香中的男女,雙手抱槳前後推搖,小船便在細浪和漁歌中滑行,直滑行出動感十足的彩色水墨。那麼,當我們捏著一雙筷子,把香噴噴的小米稀飯括進碗邊寬敞口洞的時候,或者於清湯綠葉中歡捕白白豆腐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感覺到了生命之舟的默默前行呢?
筷子是食具,但它僅僅是食具麼?這看似普通的小棍,難道不是竹木做成的雕塑麼?廟裡供奉的泥像、神道兩邊雄偉的石刻、華表及雕欄玉砌。。。。。。平凡的筷子和它們一樣,也是偉大的造型藝術!拋棄一切的浮華繁雜,作為雕塑的筷子簡單而有變化,簡單而又豐富。上半截方型,下半截圓型,方與圓,抽象了人世間的多少玄機:天圓地方,曲伸變化,等等。筷子是藝術性和實用性完美統一的經典,筷子是樸素而博大精深的美學概念、哲學命題,筷子是餐桌上的活動雕塑,一日三餐,幫助並警示眾生。
筷子從不行單影只。筷子以集體的形式出現在筷筒中。作為團結就是力量的符號,筷筒中的筷子抱成一團張掛上牆,把不容折曲的古老信念大肆傳送。
筷子離開筷筒的時候,便成雙成對隆重出場。沒有花瓣雨,沒有鼓樂喧天鞭炮齊鳴,沒有盛裝粉脂的亮麗,筷子裸露著樸素平凡的本真,以形影相隨如膠似漆演繹隆重。他們手拉著手,深入飯碗實施有趣而成功的抱扒;他們合力同心,夾起雞魚肉蛋青菜蘿蔔的誘惑。筷子啊,是餐桌上的鴛鴦。筷子不戲水,筷子赴湯蹈燙搬運飯菜,在並肩勞動中加深感情,在攜手合作中獲得歡娛和享受。
筷子愛得古典,古典但不愚腐。筷子不贊成從一而終,筷子每頓飯都重新組合,筷子的愛在更迭中不斷新生,經久不衰。
碼頭三題
(一)殺牛,阿訇施頭刀
元旦放假,幾個朋友相約到碼頭鎮玩。碼頭是古鎮,西去淮安城約二十公里。路程不遠,但走的太遲,到碼頭已是中午十二點過後。當地的戰友在飯店門口翹首以待。飯店比較簡陋,只一張桌子,圍一圈椅子。但戰友熱情如火,勸吃勸喝外加敘舊一著不讓。桌上的菜堆了層層疊疊,還是一股勁地叫店家上菜上菜,我都擔心他催急了店家,把桌腿也誤煮了端上來。勸酒的功夫也了得,不管我們是否能喝,是否喝好,還是要喝,動作稍慢,或是杯中留了一點點,他就發急,就差不多要掰開我們的嘴灌。
碼頭是韓信故里,在我們這一帶,象韓信一樣有名的還有碼頭的牛羊肉。熱氣騰騰滿桌佳餚中,除了紅燒扁魚,就全是牛羊身上的部件了,羊羔、牛眼、牛嘴唇、羊雜、牛肚等等等等。還有一盤膠質類的冷菜,細碎細碎的,戰友讓我們猜是什麼?我們哪裡猜得出來!戰友說,是從蹄掌上一點一點削下來的,大概就是老皮了。我們嚇了一跳,不知道這一大盤子,要削多少副蹄掌才夠!這菜來路雖然不怎樣太雅,但經嚼,口感很是奇特。
還有一樣菜,比蹄掌削還要奇特,從南到北,從西到東,我從沒聽說哪個地方曾經有過,或者曾有人吃過。淮安人喜歡到碼頭吃牛羊肉,主要衝著味美,也有衝著這道奇菜的。這菜叫——“牛碗”,用牛的特殊部位做製作!大概是因為有女孩子在不便吧,今天並沒有上這道菜。但若是真的上了,我怕也未必有勇氣伸出筷子。
吃牛羊,說牛羊。戰友告訴我們,碼頭的牛羊肉在城裡要貴出一兩塊一斤,味道好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不羼假,肉純。市場上的牛肉大多被羼了水:屠宰時,先把牛的四腿縛死,再把氣管割開一點,略放些血,然後用特大號注射器,往牛的血管中拚命注射鹽水,只到一點也打不進去。一條普通的牛透過如此“深加工”,生肉可增加一二十斤,甚至更多。
碼頭人從不做這傷天害理的事。碼頭回民多,他們宰殺時按祖傳的規矩辦事,不管是誰家殺牛,都必須由一個德高望重的阿訇施頭刀,他們認為只有他才可以一刀把牛殺死,叫它受最小的死罪。逢到殺牛了,主家便把牛縛好了等他。殺牛的人家很,他很忙。等了半天終於騎單車來了,並不說話,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