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陷入亂局,否則高麗若是生亂,我國的利益必將受損。更何況,殿下現在即將坐鎮高麗籌劃對日本的作戰,更加容不得高麗有任何不穩定的跡象。”
“可是……若是強行給國主立一個嗣子的話,高麗難道就不會亂?”太子有些遲疑地反問。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已經意動了,施高藝這樣的人自然看得更加清楚。
“臣覺得不會生亂。”施高藝馬上回答,“其一,高麗國主之前在位的時候就倒行逆施,在國中毫無威望,如今雖然被我國擁立復位,但是這些年來還是沒有贏得民心,不會有多少死忠會為他效力,殿下您看,就連他一手提拔的領議政大臣都想要背叛他了;其二,我們並不是廢立高麗君主,只是為其立一個元子而已,這是為高麗著想,也是順應高麗的民心之舉,不會惹起太大的非議。”
“臣也覺得不會生亂。”副使張道彥也馬上附和,“臣等之前和高麗多位大臣和宗室來往過,他們也有過類似的動議,只是不敢明確說出口而已。若是太子殿下主持道義,想來絕不會有人反對。”
這倒不是虛言,之前他們兩個就曾經謀劃過強行為李琿立嗣子,暗地裡和許多高麗宗室和大臣溝透過,只是後來被暫停了而已。
眼見使團正副使兩個人同時都支援這個動議,太子的心裡也就愈發傾向於此了。高麗的大臣和自己這邊的使團成員都有這個意向,如果讓他們得償所願,他們應該就能夠更加得心應手地為自己所用。而且給高麗立一個嗣子的話,這就相當於自己給高麗的新君又施了一次大恩,自己也更加能夠在對日本作戰期間號令高麗,保證自己的權威。
而李琿,在立了嗣子之後肯定會被金藎國等人架空。沒錯,這個老人說起來是可憐,但是為了大漢的利益,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天下的可憐人多的是,他又能管得住幾個?大漢讓他重登王位,已經夠對得起這個老人了。
他沉下視線繼續沉吟了一下,然後再問。
“那……那如果要立嗣子的話,現在可有合適的人選?”
當看到太子如此問的時候,兩個使臣幾乎同時在心裡笑了出來,他們知道自己已經得償所願了。
“殿下,高麗宗室人口繁盛,幾代先王都有旁支子嗣遺存。雖然想要名正言順繼承嗣位所需的條件十分苛刻,但是精挑細選,總還是有幾個人選的。”施高藝不慌不忙地說,“既然是要選嗣子,那就要在國主的侄子當中尋找……而且這個侄子年紀不能太大,以免惹人物議。”
選幼子來繼嗣,主要是為了方便繼續幹涉高麗國政,這個大家都心照不宣,太子也沒有就此糾纏。
“圈定了年紀範圍之後,臣等又考較了這些合適人選們的身體狀況,以及他們本生父的性格等等,最後選定了幾個人選。其一是慶平君李玏的幼子李倞,以及仁興君李瑛的幼子李僡,另外還有寧城君李?的幼子李俽……”他絮絮叨叨說了幾個人選,全都是他們之前私下裡商定的人選。
“看來你們真是早有所備啊。”太子微微笑了起來,也不知道是讚許還是嘲諷,“他們的父親都願意讓兒子承嗣嗎?”
“這是自然。”施高藝點了點頭,“臣等之前已經跟這幾位宗室商量好了,他們都心憂國事,只恨不能一展心中報復,如果有機會的話,想來……想來他們都是會肯的。”
雖然讓兒子承嗣,從宗法上來說就變成了國主的兒子,但是大利當前,總有人趨之若鶩,想要嘗一嘗身為嗣君本生父的滋味。
“那你們到底屬意誰?”太子繼續追問。
“臣等……”
“都到了現在,別藏著了!”太子加重了語氣,“這三個人當中,你們肯定之前就已經有了最屬意的人選吧?”
“殿下明見……臣等之前詳細參考了很久,仔細斟酌,最後覺得立仁興君李瑛的幼子李僡對兩國都最為有利。”這下施高藝不敢再拖延了,馬上回答,“仁興君性格端方,而且對我朝十分仰慕親近,如果讓他的兒子成為嗣子,那他肯定會比現在的國主要更加親近我國,也更加願意同我國保持步調。”
“怕是他給你們許諾的好處最多吧。”太子冷笑了一下,施高藝等人則尷尬地垂下了頭。
在無聲的靜默當中,太子又沉吟了許久,最後抬起頭來。“把金藎國他們給叫過來!”
一直在外面等候的金藎國和李珂這次又被重新叫回來了,當看到房間裡面多了的這幾個人時,兩個人都有些驚詫,不過兩人很快就恢復了鎮定,在太子的示意下再度坐了下來。